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暗香疏影

(2011-02-11 13:27:05)
标签:

花木诗文欣赏

分类: 诗词角
http://s7/middle/6082caefg9bfaf93ac156&690

 

1500年前的东魏年间,《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说:“梅花早而白,杏花晚而红,乃知天下之美有不得兼者。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若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亦其类也。”600年前,明朝人徐常吉在他的《事词类奇》中说:“水陆草木之花,香而可爱者甚众,梅独先天下而春,故首及之。”两位古人对梅花的早与香,可谓推崇备至。的确,这是梅花的两个主要特色,特别是它的香气,确实与众花不同,不亢不俗、不浓不淡、若远若近、若即若离。因此从宋代开始,就谓之“暗香”。

“暗香”与“疏影”,来自北宋诗人林和靖(林逋)的一首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据说,这两句诗不是林和靖的原创,原是南唐江为有咏竹与桂的两句残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把它改了两字,并集中在梅花身上,结果竟成了历代咏梅诗的千古绝唱。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传说是否靠谱,但即使此说属实,我想他这两字也实在改得妙,把两者对照一下,不难看出,确实是天差地别。

林和靖的这首原诗是七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和靖的咏梅诗中,位居“亚军”的是另一首七律《园梅》:“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暂入诗。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人怜红艳多因俗,天与清香自有私。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对这两首诗,同朝文人杨东山在他的《梅花说》中这样评价:“林和靖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二句,此为梅写真之句也,梅之形体也。雪后园林才半树二句,此为梅传神之句也,梅之性情也。写梅形体,是谓写真。传梅性情,是谓传神。”

除了花的早与香以外,梅花的形可谓姿态潇洒,神可谓骨骼清奇,韵可谓气息飘逸。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他的《梅谱前序》中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什么原因呢?他在《梅谱后序》中又说:“梅以韵胜,以格高。”这“韵”与“格”,其实就是杨文所说“形体”“性情”的混合体。

对梅花这些特点说得最明确的是明代的姚涞,他在《梅花记》中说:“声重天下,华实既符,今古通赏。或谓其风韵独胜;或谓其神形俱清;或谓其标格秀雅;或谓其节操凝固。”

林和靖的“季军”咏梅诗是又一首七律《梅花》:“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画名空向闲时看,诗俗休徵故事题。惭愧黄鹂与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明代的《西湖志余》记载了宋代四位文学大家对林和靖这三首咏梅诗的不同评价:“林和靖疏影暗香之联,欧阳文忠(欧阳修)极赏之,王晋卿(王诜)顾谓此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苏东坡云,可则可,但恐杏桃李不敢当耳。黄鲁直(黄庭坚)则爱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谓胜前句。王直方(归叟)则谓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可与前句伯仲。”

除林和靖以外,实际上自前唐以来,历史上出色的咏梅诗浩如烟海,在百花诗咏中是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一种类型。现按时间前后,粗略摘选若干,供大家欣赏。

南朝·梁元帝五言古诗《咏梅》:“梅含今春树,还临西日池。入怀前岁意,花发故年枝。”

南朝·王筠五言古诗《雪里梅花》:“水泉犹未动,庭树已先知。翻光同雪舞,落素混冰池。今春竞时发,犹是昔年枝。唯有长憔悴,对镜不能觑。”

唐·柳宗元五言古诗《早梅》:“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消落,何用慰远客。”

唐·杨炯五律《梅花落》:“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

唐·杜甫五律《江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早,最奈客愁何。雪树原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唐·元稹五言排律《赋得春雪映早梅》:“飞舞先春雪,因依上早梅。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积素光愈密,真花节暗催。抟风飘不散,忽遍摧。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

唐·王维五绝《杂咏》:“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唐·李商隐五绝《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戎昱七绝《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落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消。”

宋·陈亮五言古诗《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自主张。”

宋·王安石五绝《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元好问六言绝句《题曹得一扇头》:“机中秦女仙去,月夜梅花晚开。只见一枝疏影,不知何处香来。”

宋·苏轼七言古诗《松风亭下梅花盛开》:“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涎雨愁黄昏。长条半落荔枝浦,卧树独秀桄榔林。焉谓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墩。海南仙雪娇坠砌,月下缟衣来扣门。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音。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宋·陈师道七律《梅花》:“百卉前头第一芳,低临粉水浸寒光。卷帘初认云犹冻,逆鼻浑疑雪亦香。鼎实自期终有待,天真不假更匀装。江南望断无来使,且伴诗翁入醉乡。”

宋·戴复古七律《梅》:“孤标粲粲压群葩,独占春风管岁华。几树参差江上路,数枝装点野人家。冰池照眼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绝似林间隐君子,自从幽处作生涯。”

宋·陆游七律《落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向来冰雪凝烟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又七绝《红梅》:“雪里溪头已占春,小园又试晚妆新。放翁老去风情在,恼得梅花醉似人。”

宋·范仲淹七绝《梅花》:“萧条腊后复春前,雪压霜欺未放妍。昨日倚栏枝上看,似留芳意入新年。”

宋·杨万里七绝《探梅》:“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寒浅暮时。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元·杜本六言绝句《题梅》:“点点苔枝缀玉,疏疏檀蕊凝香。还记当年月色,箫声暗度宫墙。”

元·萨都剌七律《灯夕观梅》:“翠禽偷梦出南园,绰约冰姿傍绿尊。水镜玉钗浮翠影,风帘银烛照妆痕。粉香微润无人见,素质多寒籍酒温。不似海棠春睡去,西楼月落已黄昏。”

元·王冕七绝《梅花》:“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又七绝《白梅》:“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又七绝《红梅》:“烂醉西湖处士家,酒痕吹上水边花。东风蛱蝶迷香梦,一树珊瑚月影斜。”

元·明本(僧)七绝《疏梅》:“依稀残雪浸寒波,桃李漫山奈若何。潇洒最宜三二点,好花清影不须多。”

明·高启七律《梅花》:“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明·陈道复七绝《画梅》:“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折取一枝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明·夏完淳七绝《寄迹武塘赋之》:“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明·方孝孺七绝《画梅》:“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清·宋荤七律《雨中探梅》:“探梅冒雨兴还生,石径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祥塌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清·恽寿平七绝《题唐解元小景》:“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宋元两朝,咏梅词大量涌现,而且佳作颇多,现也摘选数首。

宋·苏轼《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自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

宋·张孝祥《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在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断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宋·无名氏《忆少年》:“疏疏整整,斜斜淡淡,盈盈脉脉。徒怜暗香句,笑梨花颜色。  羁马萧萧行又急,空回首,水寒沙白。天涯倦牢落,忽一声羌笛。”

宋·黄庭坚《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饮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宋·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朱淑真《卜算子》:“竹里一枝梅,映带林愈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斜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重思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宋·张焘《踏莎行》:“阳复寒根,气回苦杆,前对昨夜梅初绽。谁言造化没偏颇,半开何独南枝暖。  素艳幽轻,清香远散,雪中岂恨和羹晚。不知何处误东君,至今不使春拘管。”

宋·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胜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来浑不见,归去月黄昏。”

宋·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又《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又《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吹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宋·曹组《蓦山溪》:“洗妆真态,不假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着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结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宋·李邴《汉宫春》:“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寒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吩咐他谁。空自亿,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元·张翥《木兰花慢》:“爱西湖千树,曾几度,为携尊。向柳外停桡,苔边待鹤,酒熟诗温。瀛洲旧时月色,怅荒凉唯有数枝存。天上梨花成梦,江南桃叶移根。  如今憔悴客愁村难返暗香魂。甚岁晚春迟,角寒笛晓,雪暗云昏。登临不堪寄目,但青山隐隐月纷纷。再约与君同醉,从他啄木敲门。”

元·张雨《雪狮儿》:“含香弄粉,便勾引游骑寻芳,城南城北。别有西村港,冰凘微绿。孤山路熟,伴老鹤晚先寻宿。怕冻损三花两蕊,寒泉幽谷  几番花影涤记归来醉卧雪深平屋。春梦无凭,鬓底闹蛾争扑。不如图画相对,展官奴风竹。烧黄烛,自听瓶笙调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要一概而论
后一篇:山茶十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