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芽的熟性与新梢的生长

(2010-04-10 11:04:18)
标签:

修剪基础知识

分类: 植物园

    芽形成以后,大部分要经过冬季休眠后直到翌年春季才能萌发,这叫晚熟性芽;而有的芽却在形成后不久于当年夏秋季就萌发了,这叫早熟性芽。这就是芽的“熟性”,芽的熟性也是枝芽特性之一。
    对芽的熟性了解并掌握,养护措施才能到位,我们才能养好树木。现在,试着将芽的熟性和与此相关的问题归纳并探讨一下。
(一)芽的熟性不同,造成年生长的不同
    所有树种都有晚熟性芽,而且还是大量的,所以到春季都会萌发很多新梢。新梢在加长生长的同时,就会逐步形成新的芽。(我在一本中专教材上看到说,互生树种的芽是逐步形成的,对生和轮生树种的芽是后期一次性形成的。我观察了几次,好像都是逐步形成的,大家不妨一起观察试试。)这些新的芽,是过了不久就会萌发、还是到明年春天萌发?也就是说它们是早熟性芽还是晚熟性芽?就不确切了。
    有部分树种基本没有早熟性芽,通常都是晚熟性芽,所以它们一般每年只在春季生长一次,当然生长期是有长有短的(如银杏、悬铃木、臭椿、无患子、广玉兰)。但这些树种在遇到一定的刺激后,有时也会形成早熟性芽,那么就会发生二次生长,所以真正一年生长一次的树种并不多。
    大部分树种是晚熟性芽、早熟性芽两者兼有,所以往往每年有两次以上生长,而从第二次生长开始,就由早熟性芽来完成了。在这类树种中,以一年生长两次的为最多,而且往往是除春季外在秋季再生长一次。有少数树种一年生长三次,它们与前者比较是又多了一次夏季生长。还有极少数树种一年生长四次,它们又多了一次冬季生长。
    从上述情况可看出,凡树木一年有两次或多次生长的,都是因为它具有早熟性芽的缘故。一本技工培训教材上说:“具有早熟性芽的树种或品种,一般萌芽率高,成枝力强,花芽形成快,开花早。”这是不妥当的,早熟性芽与这些情况之间没有什么关联。
    由于从第二次生长开始,都是由早熟性芽来完成的,是发生于新梢上的“再生长”,所以人们往往笼统地以“副梢”来称呼这些从新梢上长出来的“又新梢”。拙作也是如此认为,但现在想想有些不妥。

(二)新梢上“再生长”的发生季节和生长态势
    由于从第二次生长开始,都不可能在春季发生,人们就用夏梢、秋梢、冬梢来命名,而对第一次新梢即春季由晚熟性芽萌发的,就改称为春梢了。这样,一年生长两次的,通常就有春梢和秋梢(如香樟、垂丝海棠);一年生长三次的,在中间多了一次夏梢(如桂花、石榴);一年生长四次的,在最后生长阶段还有冬梢(如枇杷、柑橘)。但是,如果只有一次生长即无论夏、秋、冬梢都没有,就不宜再有春梢这个名称。
    从第二次生长开始都在原新梢(即春梢)上发生,但发生的部位可能有不同,就要用不同的称谓。如果是原新梢上侧芽萌发,成为原新梢的分枝,对它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二次枝”。以此推论,二次枝上再萌发出分枝,就叫“三次枝”。(有书上说还有四次枝呢!但我没有见过。)与上面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对春季晚熟性芽萌发的新梢,习惯上就可改称为一次枝了。但是同理,如果什么分枝都没有,就不宜再用一次枝这个名称。
    而对于由原新梢上的顶芽萌发的,原来没有专门的名字,我现在这样认为:由于它的生长方向与原新梢一致,是原新梢的延伸,但因为是两次生长,应该把它称为“副梢”才比较确当。(副梢的范畴大大缩小了)
    把上述情况综合起来,结论是:如果按季节划分,是没有副梢与二、三次枝区别的;如果按副梢或二、三次枝划分,是没有季节区别的。所以,除了春梢肯定就是一次枝外,其他都不一定对应的,即夏梢与二次枝之间、秋梢与三次枝之间都不能划等号,而副梢也说不定会在什么季节发生。比如香樟、垂丝海棠都有秋梢,但香樟的秋梢以二次枝为主,垂丝海棠的秋梢以副梢为主。桂花、石榴都有夏梢和秋梢,桂花的夏梢多为春梢的二次枝,秋梢多为春梢的副梢。石榴的夏梢既有春梢的二次枝,也有春梢的副梢;秋梢则既有作为“副梢性夏梢”的二次枝,也有作为“二次枝性夏梢”的三次枝。(但石榴凡有三次枝的,通常连同其二次枝、一次枝[春梢]都是徒长枝。)
(三)在养护工作上的应用
    1、树木的养护修剪时期尽量以年生长停止后为主
    晚秋应该是针对常绿树木的主要修剪时期,冬季和早春是针对落叶树木的主要修剪时期。这样安排,修剪时树木基本上都是其年生长结束以后,我们面对的都是晚熟性芽,它们的性状很稳定。没有特殊情况,修剪后留下的芽都会在明年春季萌发,而且基本上都会按照我们的意愿生长,当然修剪技术正确是前提。而春夏季修剪时,只能面对新生的芽,它们的性状很不稳定,我们主观上要它萌发(成为早熟性芽),可能它不萌发;想不要它萌发时(成为晚熟性芽),却萌发了。即使修剪技术很好,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有些花木是只能在生长期修剪的,一般是“花后修剪”。不过,真正必须在花后修剪花木实际上并不多,我归纳下来主要有四种,主要是因为它们花期特殊,就是秋花的桂花,冬花的腊梅、梅花和山茶。其余花木,基本上也都可以在冬季或早春修剪。
    2、要经常关心新梢的生长情况
    对一年有两次以上生长的树种,我们最需要关心的还是春梢,相反,副梢和二、三次枝一般情况下还不宜太多、太旺。当然也有例外,如紫薇、桂花的夏梢通常也能开花,枇杷的秋梢对结果也很重要。另外,我们在关心新梢时还要兼顾生态和生长两方面的情况。
    以环境条件为例:温度高,会使生长期变长,新梢也长得长,但可能会影响加粗;温度低,生长量小,但新梢比较充实。水分足,新梢生长快,节间长,但组织柔嫩;过干,生长缓慢以至僵化。光照足,新梢生长良好;光照不足,新梢会变细长,而且不充实。环境中唯有光照因子对树木任何方面都呈正相关,可见光照对树木的重要。养护中,针对新梢的一些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分析有哪些环境情况有不良影响。
    新梢的生长与母枝的关系:如果新梢是延伸枝,或者是由中重短截后的剪口芽萌发的,它的生长一般都强于其他新梢。同样是母枝的分枝,新梢的分枝角度小于母枝的,生长势会超过母枝;反之,则弱于母枝。我们在修剪时,可参考新梢的分枝角度决定去留(疏剪);也可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决定该新梢需要伸长还是分支(摘心及短截)。对树木更新时,可充分利用“背上优势”的新梢;而修剪垂枝类树木时,则要防止“背上优势”现象。
    新梢上叶的状况:新叶与老叶的内涵激素不同,会影响新梢的长度和节间。我们可以摘除一部分新梢的嫩叶,使节间变短,并增加节数,以抑制它的生长。也可以摘除新梢的成熟叶,来促使节间拉长,从而迫使新梢伸长,但这种方法只能偶而为之。
    对一年有两次以上生长的树种,如果秋梢是春梢的副梢,在春秋梢之间会留下一个似节非节的痕迹,这叫“盲节”。盲节上只有很小很瘪的芽,大部分还没有芽。修剪时如果留枝的顶部带着盲节(称“带帽剪”),会有效抑制该枝的生长。这容易理解,就像回缩时带的“小辫子”一样。但据说在扦插时,如果插条的基部带盲节,会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对此,我实在不理解是什么原因,你能解释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