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台灣》台灣是閩南文化升級版本
(2012-05-18 09:20: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两岸交流小故事 |
2012/05/18 | 洪亮/福建
台灣社會植根於閩南文化,台灣人也說閩南語。台灣對於我們而言,就好像一位親切又陌生的遠房親戚。時有耳聞,卻不見其人。在大陸閩南人的心目中,台灣是親人。悅耳的台灣腔閩南歌,精緻的台灣閩南語本土劇,伴隨著我們從年輕到成熟。但是,在另一方面。台灣也似乎是一位不太友善的鄰居。時不時的台獨宣告,傷透了一些閩南百姓淳樸的內心。
祝福同時師法其間
當我們北上南下去闖天下的時候。故鄉的烙印又會把我們和台灣緊緊連在一起。我們的口音會被誤認為是台灣腔,我們的思鄉情緒,也必須要透過在KTV中高唱一曲來自台灣的閩南語歌曲才能夠抒發。這不僅讓我們非常的困惑。台灣是什麼?雖然素未謀面,卻又為何有如此的同氣連枝?台灣是誰?固然有這麼多的情感交流,卻不曾與我們一起相擁而泣?
相對於13億的大陸同胞而言,我們只是那微弱的1%,閩南被晾在角落,閩南人時常被遺忘在塵土堆裡。每當台灣有人要出來講話的時候,大陸的政府媒體才會把我們搬出來,用我們的語言和文化情感,來強調他們對於台灣虛擬的道義和占有。
我們是弱勢的,但卻不至於一無是處,對於政府而言,我們是統戰台灣最好的工具。長大以後,透過網路的迅捷,我瞭解到了台灣薈萃的人文和民主的政治。
透過人與人的交流,在我的大陸朋友過去和台灣朋友過來的過程中,我直接間接地嗅到了來自那個美麗島嶼的氣息。那麼的柔和,那麼的熟悉。
同樣的閩南文化,台灣懂得把她進行國際化與現代化的包裝,然後推向更廣袤的遠方。
同樣的閩南語,台灣的人民是如此的珍視,他們的政府又是這樣的謙卑。我很感動,也很感謝。台灣把我們的母語整理出了一套通行的標準,讓我們不再有音沒有字,有字沒有文。在一次次的觸動和交流間,我漸漸體會到,閩南文化的中心不在閩南,閩南文化的發揚要依靠自由的台灣。
於是,我也開始重新思考,相對於我們大陸閩南人而言。台灣是什麼?台灣又是誰?
台灣是我們進步的方向。在我看來,最值得我們去深思探究的。是台灣人從自己的身世出發,去重新構建而得的現代處世價值。台灣的民主,是不排斥角頭神明的制度。台灣的總統,會欣然參加迎送媽祖金身的全民狂歡,不是因為信仰,而是源於尊重。對於我們閩南人來說,這些都是那麼的遙遠卻又那麼真實。台灣是我們的升級版本,我們應該祝福台灣同時師從其間。
不讓祖地孤獨凋零
同樣的語言和文化,他們在前頭衝鋒陷陣,苦苦支撐,我們又怎麼能夠畏首畏尾,坐以待斃?當台灣人在保衛共同的閩南的文化和語言,我們也應該要策應配合,有所作為才是。否則,如何好意思繼續高聲歡唱來自台灣的《愛拚才會贏》,又如何敢於對自己的家後唱出男子漢的心聲呢?最好的回報就是並肩作戰。閩南文化因為有了現代的台灣,而不至於像大陸其他族群的文化一般凋零消失。因此,我們也應該給予台灣最大的支持,讓美麗的閩南文化不至於在其祖地孤獨飄零。
台灣之於閩南,有不可磨滅的意義。今時今日,兩地還保有高度同質化的語言和文化。在隔離之後,還能如此的鮮活的對應,不吝為一種奇蹟。
台灣人孜孜以求的是在地文化的傳承,他們的在地文化,相比我們也可以感同深受。我們是閩南人,他們的在地同我們在地理上相去不遠,他們的祖公祖嬤同我們的阿公阿嬤是血脈相連。於是我們雖然有隔閡,卻心心相印。他們保護他們自己的文化,也正由於此,客觀上也保護了我們的文化。
或許分隔太久,台灣人民對於閩南,還是比較陌生無感。不過我相信,文化的紐帶終究可以轉化為政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