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在大陸》攜子在陸打拚 女台幹一肚苦水
(2012-05-04 13:09: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两岸交流小故事 |
有別於過去我們對台幹的定義一般多以男性為主;曾幾何時,隻身 在大陸奮鬥的女性台幹也越來越多了。
台灣人從60年代開始,一卡皮箱走世界的精神,轉戰大陸一點也不 遜色。隱身在各行各業、各個城市的台商,在陌生又熟悉的環境裡, 流血流汗,寫下一頁又一頁的戰功。
獨在異鄉挑戰大
近來台幹當中有一支新的族群,她們是來自台灣的「單親媽媽」, 這裡不一定是指離婚的婦女,有許多是老公在台灣,自己單獨帶著孩 子在大陸工作的台籍女性。「單親媽媽」有著異於單身男女在大陸奮 鬥的條件,她們隱身在大都市裡的小角落,面貌更為模糊多樣。
在我身邊就有許多媽媽因為有著要參與世界的企圖心,或是肩負承 擔家中的經濟重責,於是帶著家人的支持及孩子,跨上了離鄉之路。
一位台灣女士跟我分享了她的經歷,一般大陸人對台灣女性的想像 除了偶像劇裡美美的女明星,另外就是驚世媳婦系列裡被婆家欺負的 可憐女人,要不就是生活優渥的台幹太太。經常被人認定台灣女人都 是不用上班的。所以在中國,她最常被問到「你離婚了嗎?」。
但是,老實說帶小孩來大陸真是一件高難度的挑戰,一樣的語言, 不一樣的風土民情與文化。深入到當地生活和文化中,真可說是一肚 苦水,淚流滿面了。每當夜深人靜,總會思索自己的決心是否能抵禦 跟丈夫分居兩岸的牽掛跟擔慮?
對於做家長的她來說,最重視的就是孩子在大陸的教育問題,因為 大陸的教育資源80%都被城市瓜分了,80%中的80%又都是留在直轄市 。為了小孩的競爭力,她選擇了上海的公立小學,兒子在台北念著名 的雙語私立學校,同學都說她好膽量,棄國際學校而選擇當地教育, 其實她只是不想把小孩放在被保護的象牙塔中。
那些北大、北京清華、上海交大的菁英,都是經過層層激烈的競爭 出來的好手。既然決定到這塊土地發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深入 競爭的體系,如何能體會、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
為了進學校這件事,不是用心酸可以描寫的。台灣現在走人性教育 ,學校老師用愛的教育,不准體罰。所以台灣的學生與家長大多順性 發展,在這裡老師就認為台灣學生麻煩,不念書,台灣的家長麻煩, 意見多。進學校要先考試,程度不到要降級入學。同事的太太先前已 經預先警告過她了,但她心想,兒子小學2年級而已,怎麼可能不能 應付這裡的功課呢?
教育體制難應付
結果證實她太小看這邊的嚴厲標準了,學校強勢地要求她兒子必須 「留級」,心中響起同事太太的告誡,一定要堅持住立場,軟硬兼施 ,不能讓孩子留級,在入學的第一關就遭受震撼教育。
最後,為了順利讓孩子就學,她生平第一次低聲下氣,死皮賴臉地 拜託老師,除了表明家長的素質很高,社經地位穩固外,還要暗示可 以給學校捐款,幫助學校發展。箇中滋味,冷暖自知。
終於她的孩子去上課了。但台灣小孩普遍英文、數學成績都很不錯 ,所以要趕上的只有語文一項。先從拼音跟簡體字開始,兒子語文成 績不好,老媽通常要放下手邊的工作去罰站聆聽老師教導。
她曾嘗試跟老師說明不想給小孩那麼大壓力,希望孩子快樂成長, 老師反倒過來責備她,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家長會也要簽名報 到,不出席要請假。為了不要讓小孩成為老師的眼中釘,只好放下忙 碌的工作,乖乖地出席,聆聽校長的功績及考試重點。
在上海,因為老師們周末要休息,所以家長會是在上班日的傍晚開 ,一聽講就是2個鐘頭以上,家長的座位有的還按照學生排名訂座, 幾張大卷子就攤在桌上讓家長互相比較審視。
上海的小學通常是下午3點半下課,沒有安親班。學校都認為媽媽 不用上班,或者上班不是件重要事,沒有接送小孩是件很不負責任的 事,跟老師說明上班很忙,沒法接送小孩上下課,只有請同事太太代 為接送,老師才放過她。
來自台灣的「單親媽媽」在上海的辛苦,言語中也夾帶著些許的成 就感,隨著中國從過往的世界工廠轉變成世界市場,上海也吸引了來 自各行各業的女性職場精英,在這個國際級大都市一顯身手。
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籍女性,單獨帶著孩子在大陸工作, 或許也是未來職場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