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台灣》本省人的眷村與對岸印象
(2012-04-04 23:36: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两岸交流小故事 |
2012/04/04 | 許光明/上海
進了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創意空間的大門,裡面有個大的房間,是學生水彩畫展,畫的都是這個眷村的建築;還有一個更大的空間是咖啡廳,生意興隆。其餘部分,就是原眷村生活場景展示。當天下午參觀時間已過,我們只隔著窗子看裡面,有飯桌,餐具,還有一些日常用品,都是我們大陸家庭裡不久前還在使用的東西,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供從沒見過這些「歷史文物」的台灣人參觀。不忍也無興趣多看。折回到了那個水彩畫展廳。
本省人如何看待
展廳裡有個接待桌,桌前站一位老婦,她正眼看你,笑容可掬,而不像中國大陸的類似地方,一個個都是不愛搭理你的後媽臉。這位老婦胸前有佩著標有「志工」的字貼。
她指著桌上一個已有不少簽名的簿子說:「請給我們簽個名吧!這樣可以讓信義區公所的人知道這裡來過很多參觀者,讓他們知道這個項目做得算很成功,謝謝。」「好的。我們支持。我們很喜歡這裡。」我回。
「你是眷村裡長大的嗎?」我好奇問。「不是,我是本地的。」不過我聽得出來,她的口氣中,「本地的」並無特別強調的意思。但我還是問了一句:「那麼,你覺得這些眷村裡的人如何,本地人如何看他們?」
「他們也是背井離鄉啊。走南闖北,來到這裡,生活多不容易啊!尤其是不少人,當初還是16、7歲的孩子,就已經離開父母要自立了,現在的孩子到了那年紀哪會自己謀生啊!想到他們還是孩子,讓人心痛,心痛!」她連說兩句心痛,眉頭痛苦地皺了一皺。我深深地點一下頭,對她的話表示尊敬。
「不過,眷村的孩子倒是很團結,村裡的孩子只要受了外人欺負,全村的孩子都會一起出來跟外面孩子打架。」她說道,嘴角一笑,從剛才的情緒中擺脫了出來。「他們不是也來自大陸各個省分嗎?」我的潛台詞是,大陸各省人之間能這麼團結嗎?「他們來到這個地方,都是外省人了,誰也一樣了啊。」「那麼,他們是不是被本地人認為不太乾淨,不太講衛生之類?」我再追問了一句。
「什麼叫乾淨?」她正色問道。「這都是別有用心的人在挑撥,這都是罪人!他們靠分化族群來謀取政治利益,他們自己沒有什麼東西,只有靠分化來搞政治。」「你說的對,不過,畢竟外省人來多了,本來這地方就不大。」「誰是本地、誰是外省,大家不都是先後來這裡的?要說真正的本地人,就是原住民了。人都要知道感恩!至於我,我家是第八代,到了我就是第九代,我們是從福建來的。」「可是,那邊卻想要統一啊。」我說。
複雜難解的感觸
「統一嘛……」她的表情其實已清楚表明這不是她的選項了。「統一真有什麼用處嗎?統一不見得是利益。大陸現在還沒有人權,言論還沒有自由,也沒有選舉。我在這裡亂講話,我知道我不會有問題的。這是台灣的長處,現在還不是統一的時候吧。」
她又接著說,「台灣人,其實也沒受過太大的苦,我以前有個同事,她家在山東是地主。到了1987年她回老家探親,她回台後告訴我們,她媽媽被戴過高帽子遊街,還聽過隔壁乒乒的響,在槍斃人啊!聽得我們都哭了。」說到這裡,她的眼圈紅了。稍停了一下,她說:「不過她媽媽命大,活到了100歲。大陸政府把土地從地主那收去,倒也好了,現在修路什麼的,容易多了。不像我們這裡,一家不同意,你也沒辦法,這裡附近一個眷村,本來要拆掉建樓,但有兩家就是不搬,結果誰也拿他們沒辦法,最後,一家人死掉了,一家失火了,才得以建樓。」
大樓高聳顯突兀
「那麼,你過去大陸嗎?」我繼續問。「去過,我兒子在上海工作,每年要去住一時間。」「那你對大陸的印象……」「大陸的寺廟怎麼都收費那麼高啊?去過一趟靈隱寺,門票要收費,到了裡面,要看什麼東西,又要收費。台灣的廟幾乎不太收費的,本來廟就是個行善的地方,我來了還會捐給你,說不定比收費捐得更多。大陸還有隨地吐痰,可上海人總說那些人是外地人。」她輕歎了一口氣。
不好意思多占用她的時間。我們便道謝告辭。
我們到附設的咖啡館去喝咖啡,裡面滿座。咖啡廳裡書架上書刊不少,本來以為會有一些關於眷村的圖片集或書,翻了翻,卻發現全是花花綠綠的雜誌,書呢,以科幻類偵探類小說居多,再看周圍,全是學生模樣或畢業不久的,看來是這個咖啡廳的主打人群了。他們只是來找一個異樣的、有情調的地方聊天。
走到外面,發現眷村已沐浴在夕輝中了,三三兩兩的女孩或情侶,或依土牆擺pose拍照,或拿著長鏡頭對著建築的細部玩賞。抬頭看遠處,101大樓赫然高聳在半空。我心裡一陣發緊,只想找個地方趕快灌醉自己。
(〈眷村尋訪記〉二之二,本系列完)
進了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創意空間的大門,裡面有個大的房間,是學生水彩畫展,畫的都是這個眷村的建築;還有一個更大的空間是咖啡廳,生意興隆。其餘部分,就是原眷村生活場景展示。當天下午參觀時間已過,我們只隔著窗子看裡面,有飯桌,餐具,還有一些日常用品,都是我們大陸家庭裡不久前還在使用的東西,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供從沒見過這些「歷史文物」的台灣人參觀。不忍也無興趣多看。折回到了那個水彩畫展廳。
本省人如何看待
展廳裡有個接待桌,桌前站一位老婦,她正眼看你,笑容可掬,而不像中國大陸的類似地方,一個個都是不愛搭理你的後媽臉。這位老婦胸前有佩著標有「志工」的字貼。
她指著桌上一個已有不少簽名的簿子說:「請給我們簽個名吧!這樣可以讓信義區公所的人知道這裡來過很多參觀者,讓他們知道這個項目做得算很成功,謝謝。」「好的。我們支持。我們很喜歡這裡。」我回。
「你是眷村裡長大的嗎?」我好奇問。「不是,我是本地的。」不過我聽得出來,她的口氣中,「本地的」並無特別強調的意思。但我還是問了一句:「那麼,你覺得這些眷村裡的人如何,本地人如何看他們?」
「他們也是背井離鄉啊。走南闖北,來到這裡,生活多不容易啊!尤其是不少人,當初還是16、7歲的孩子,就已經離開父母要自立了,現在的孩子到了那年紀哪會自己謀生啊!想到他們還是孩子,讓人心痛,心痛!」她連說兩句心痛,眉頭痛苦地皺了一皺。我深深地點一下頭,對她的話表示尊敬。
「不過,眷村的孩子倒是很團結,村裡的孩子只要受了外人欺負,全村的孩子都會一起出來跟外面孩子打架。」她說道,嘴角一笑,從剛才的情緒中擺脫了出來。「他們不是也來自大陸各個省分嗎?」我的潛台詞是,大陸各省人之間能這麼團結嗎?「他們來到這個地方,都是外省人了,誰也一樣了啊。」「那麼,他們是不是被本地人認為不太乾淨,不太講衛生之類?」我再追問了一句。
「什麼叫乾淨?」她正色問道。「這都是別有用心的人在挑撥,這都是罪人!他們靠分化族群來謀取政治利益,他們自己沒有什麼東西,只有靠分化來搞政治。」「你說的對,不過,畢竟外省人來多了,本來這地方就不大。」「誰是本地、誰是外省,大家不都是先後來這裡的?要說真正的本地人,就是原住民了。人都要知道感恩!至於我,我家是第八代,到了我就是第九代,我們是從福建來的。」「可是,那邊卻想要統一啊。」我說。
複雜難解的感觸
「統一嘛……」她的表情其實已清楚表明這不是她的選項了。「統一真有什麼用處嗎?統一不見得是利益。大陸現在還沒有人權,言論還沒有自由,也沒有選舉。我在這裡亂講話,我知道我不會有問題的。這是台灣的長處,現在還不是統一的時候吧。」
她又接著說,「台灣人,其實也沒受過太大的苦,我以前有個同事,她家在山東是地主。到了1987年她回老家探親,她回台後告訴我們,她媽媽被戴過高帽子遊街,還聽過隔壁乒乒的響,在槍斃人啊!聽得我們都哭了。」說到這裡,她的眼圈紅了。稍停了一下,她說:「不過她媽媽命大,活到了100歲。大陸政府把土地從地主那收去,倒也好了,現在修路什麼的,容易多了。不像我們這裡,一家不同意,你也沒辦法,這裡附近一個眷村,本來要拆掉建樓,但有兩家就是不搬,結果誰也拿他們沒辦法,最後,一家人死掉了,一家失火了,才得以建樓。」
大樓高聳顯突兀
「那麼,你過去大陸嗎?」我繼續問。「去過,我兒子在上海工作,每年要去住一時間。」「那你對大陸的印象……」「大陸的寺廟怎麼都收費那麼高啊?去過一趟靈隱寺,門票要收費,到了裡面,要看什麼東西,又要收費。台灣的廟幾乎不太收費的,本來廟就是個行善的地方,我來了還會捐給你,說不定比收費捐得更多。大陸還有隨地吐痰,可上海人總說那些人是外地人。」她輕歎了一口氣。
不好意思多占用她的時間。我們便道謝告辭。
我們到附設的咖啡館去喝咖啡,裡面滿座。咖啡廳裡書架上書刊不少,本來以為會有一些關於眷村的圖片集或書,翻了翻,卻發現全是花花綠綠的雜誌,書呢,以科幻類偵探類小說居多,再看周圍,全是學生模樣或畢業不久的,看來是這個咖啡廳的主打人群了。他們只是來找一個異樣的、有情調的地方聊天。
走到外面,發現眷村已沐浴在夕輝中了,三三兩兩的女孩或情侶,或依土牆擺pose拍照,或拿著長鏡頭對著建築的細部玩賞。抬頭看遠處,101大樓赫然高聳在半空。我心裡一陣發緊,只想找個地方趕快灌醉自己。
(〈眷村尋訪記〉二之二,本系列完)
后一篇:《社評》溫州金融改革試驗不容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