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視郝柏村的觀點

(2012-02-25 07:37: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名家
2012/02/25 | ■湯紹成/

近日,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提及應重視中華民國以及我們的認同問題,確實值得關注,因為這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以及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都有極大關聯性。首先,郝院長所提及的主要就是有關中華民國的內涵,其中尤以主權範圍為重。

依《中華民國憲法》第4條所謂「固有疆域」之規定,我國法定( de jura)領土仍包含全大陸,但實際(de facto)有效管轄範圍則只限台澎金馬。其實這是很清楚的,只因李扁20年的刻意操作,即以實際有效範圍來取代法定有效範圍,同時又以去中華民國化並加強本土認同為職志,因而導致今天年輕人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模糊不清。

至於「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用法,其實這是基於兩岸特殊的情勢所創造出來的詞彙,必須強調,這只適用於兩岸,在國際上,中華民國當然是主權國家。因此,基於兩岸如此特殊情況,必須以「內外有別」的方式來處理。

亦即對於大陸,我們不得視之為外國,但大陸又不是我國憲法的適用範圍,故只能以「特殊地區」來規範,與此「特殊地區」的關係當然就是「特殊關係」,雖然大陸已是世界上重要國家,但我們還不能正式承認。

再者,有關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認同問題,由於自李登輝時期以來,原本中國人的意涵已被扭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台人如何認同?但依照《遠見》雜誌2009年7月分的民調結果來看,約八成台灣的受訪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約六成認同「兩岸民眾同屬中華民族」,可見台灣人民接受中華民族的程度極高。

此乃由於台灣民眾對於「中華民族」的認知比較集中在歷史與文化的層面,仍是台灣抗衡大陸的精神武器之一。

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論述,以及2002年陳水扁主張的「一邊一國論」,都受到北京強烈抗議。

直至2008年,馬英九提出基於「九二共識」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之間「特殊關係」模式,雙方才找到和解的基礎。由此可見,兩岸對於國家的概念仍舊極為敏感,爭議性極大,但中華民族內的兩個地區則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安排。這種「一族兩區」的模式,就好像介於中共「一國兩制」以及西德「一族兩國」之間的一種設計,亦可視為是一般所稱的「一中屋頂」。

總之,依照馬英九總統所謂「撥亂反正」的政策,上述的問題應當在台灣形成共識才是。

只是7年之病,豈3年之艾得以醫治?這還必須心平氣和,循序漸進,始能克盡其功。

(作者為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所長)

更多兩岸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want-daily.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