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台灣旺報言論部
台灣旺報言論部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737
  • 关注人气:1,1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家》外儲減少非因國際資金撤潮

(2012-01-18 05:59:27)
标签:

杂谈

分类: 名家
2012/01/18 | ■易憲容/

人民銀行最近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12月末,外匯儲備餘額為3.18萬億美元,比11月末的3.22萬億美元減少397億美元,而比三季度末3.20萬億美元亦減少206億美元,出現了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13年第一次外匯儲備環比下降。從2011年9月以來,外匯儲備出現了3個月的下降。

外匯快速增長的困擾

加上國內外匯占款已經連續三個月負增長,這些現象是不是反映了國際資金已經逆轉了過去不斷流入國內市場的大勢?或是不是外國流入中國的資金開始撤出中國市場?在中國經濟面臨著下行風險,國內房地產市場正在擠出情況下,大量外國資金撤出中國會不會也導致國內金融危機的爆發。無論對政府、企業或個人,都應該是值得關注的大問題。

外匯儲備持續13年快速增長,已成為外匯儲備增長最快、積累最多的國家。可以說,早幾年,快速外匯儲備增長一直是困擾中國政府經濟政策的問題,政府也一直在尋求過多外匯儲備積累好的管理辦法及投資管道。因此,外匯儲備同比增長減少,並非嚴重的問題,只是表明進出的資金流向開始走向正常而已。

無論外匯儲備增長減少還是外匯占款出現負增長,原因有很多。比如人民幣升值預期降溫,令外貿企業及個人結匯減少;受歐債危機影響及美國經濟復蘇中,跨國企業的資金從中國撤回也是正常;進出貿易順差減少及歐元快速貶值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出現負增長。不過外匯占款負增長,並非是所謂「熱錢」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那樣撤出中國。其資金流向的變化所帶來影響也不全是負面的,反之正面影響可能會更大。

可以說,中國外匯儲備保持13年快速增長,給國內經濟帶來的困擾是毫無疑問的。而且一種經濟現象能夠持續13年不改變,這才是問題,早就該檢討出口依賴性經濟發展戰略及人民幣匯率政策了。當這種經濟發展戰略開始轉變時,外匯儲備增長減少也屬正常了。特別是當國內經濟增長開始放緩、政府弱化GDP快速增長之觀念時,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也將逐漸減弱。在這種情況下,外匯儲備出現負增長並不是太不了的事情(尤其減少量十分有限時,情況更是如此)。

在當前匯率制度下,外匯儲備及外匯占款的負增長及外匯占款並非意味著外國資金恐慌性地大規模撤出中國。一是在中國資本項目沒有全面放開,外資要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恐慌性撤出中國是不可能的,它的流出將面臨著不少障礙;二是儘管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出現下行的風險,但2012年中國經濟保持9%增長速度上不會有多大問題。而對於當前世界各國經濟情況來說,9%增長速度絕無僅有,外資沒有大舉撤出中國理由。

減少人民幣升值壓力

就當前的經濟形勢而言,氾濫的資金適當流出對當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應該是利大於弊。首先,外匯儲備減少可逐漸減少人民幣升值的壓力。2012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仍然會大於人民幣貶值的預期。特別是美國總統大選年,民主與共和兩黨為了爭取選票操弄人民幣升值議題估計是常事。因此,對於人民幣匯率,把握人民幣升值的底線仍然是中國政府的重要任務。而中國外匯儲備負增長就可弱化美國政治上操弄人民幣升值的理由。

其次,適量的外資流出有利於中國金融業真正轉向於服務實體經濟,早幾年不斷流入中國的外資並非進入實業性投資,而是流入不同的資產市場。當這些資金撤出中國後,不僅有利於理順國內資產市場,有利於國內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轉向,而且也有利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及理性回歸。

外匯占款的負增長更有利於理順貨幣政策並向常態化發展。早幾年外匯占款快速增長,央行不得不投放更多的基礎貨幣來沖銷。這不僅容易導致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氾濫,而且也弱化了國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外匯儲備及外匯占款的負增長自然為央行貨幣政策靈活調整提供更多的空間。

外匯儲備增長減少並非外資恐慌性撤出中國,媒體不必過度解讀放大。它可能只是進出流動的資金向常態複歸。而且在這種態勢下,外匯儲備及外匯占款負增長利大於弊,但政府要密切關注進出資金流向的變化,手中有更多預案應對。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更多兩岸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want-daily.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