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評》大陸國有銀行壟斷亟需改革

(2011-12-09 14:53:19)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评
2011/12/09 | 旺報

 

大陸統計顯示,中國、工商、農業、建設及交通等5大國有銀行,在今年上半年淨賺了3千6百億人民幣。這5大國有銀行股權中,約有 7成屬於國有,其資產及存款市占率均超過全國一半以上。中國金融當局藉由掌控國有銀行穩固控制間接金融市場,但也造成結構性的金融問題。

 

中國的直接金融不夠發達,所以由國有銀行擔負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主力,但是在國有銀行明顯構成市場寡占狀況下,聯合壟斷的特性使得中國人民銀行難以透過銀行達到貨幣政策目標。因此,許多的措施便由貨幣當局主宰,像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銀行無法發揮自主性的傳導功能,因此金融市場爭資金的供需波動過大。

 

中國的信貸餘額變化,可以在兩年之間達到GDP的3成,去槓桿化與再槓桿化間的轉變劇烈,都是因為國有銀行的壟斷與僵化。要讓中國的貨幣政策,真正發揮現代貨幣銀行學中的傳導作用,必須要處理大陸國有銀行現有寡頭壟斷現象。

 

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中介,行為應該具有自主性,那麼行為上的理性才會符合理論的要求。在這種前提之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要發揮作用,是因為銀行的行為選擇,與中央銀行的預期相同。如果作為中介的銀行沒有做該做的事,那麼央行的貨幣政策效果就會被抵消。國有商業銀行不僅行政色彩濃厚,尚未真正建立利潤合理化的經營機制。國有商業銀行在市場風險較大時,有可能寧把過剩資金放在人民銀行的備付金帳戶上,也不去積極尋找貸款客戶,或不計成本吸收存款。因此在央行擴大貨幣供給時,商業銀行的貸款數量經常會不升反降。

 

由於國有銀行的僵化生態,人民銀行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偏好選擇可控性高的數量工具,因為國有銀行的經營行為,無法有效支持人行的政策目標。運用貨幣數量工具的選擇有限,在再貸款、再貼現、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貸款限額、央行票據中,在流動性相對過剩時,再貸款和再貼現不易收緊貨幣,因此貸款限額便成為重要手段,可是掌握壟斷力量的國有銀行,有可能在限額的對象上,做出不符市場需要的決策。人行因此就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央行票據上著墨,在利率難上調的狀況下,貨幣數量工具的效果便不理想。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央行票據手段也是也有其限制,如果銀行本身在承受力上有問題,對銀行流動性影響不易估算,會造成流動性突然過鬆或過緊的後果。

 

中國通膨成因的特殊性,以及銀行失去部分貨幣傳導功能的狀況,使得貨幣政策難以遏制通膨,造成現階段的經濟失衡。要適應保增長的目標要求,要克服反通膨政策的困難,大陸必須提高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當然需要解決國有銀行過大的現況,才能舒緩貨幣政策效果不彰導致的經濟失衡。

 

國有銀行過大且分支機構過多,不但影響銀行的定價功能,也牽動貨幣乘數的大小。大陸的信貸擴張與貨幣乘數及貸存比息息相關,貸存比限制在75%時,貨幣乘數會小於4,因此信貸擴張便取決於存款準備金率;而當貨幣乘數大於4時,貸存比便決定信貸擴張的有效性。國銀不但具有壟斷力量,又有利差的加持,在貸放資金時遠不如小銀行積極。但是國銀為數龐大的分支機構,又使得其吸收存款的能力,遠超過其他小型銀行。所以,在人民銀行無法有效使用利率工具現狀下,國有銀行吸收的巨額存款,有部分形同被監禁在銀行內,無法在人行的貨幣政策下創造信用。

 

國有銀行需要的改革,應該像當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 & T)一樣,依區域分拆成數個獨立的中型機構,才能降低壟斷力量對金融的傷害。當各個現有國銀將其資產及存款降為現有規模的15%或20%時,各中型國有銀行更能進行自主定價,人民銀行便有可能以利率工具推動貨幣政策的傳導。而因為中型國有銀行的貸存比可望提高,其所吸收之存款便是活水,可以為人行的貨幣政策所用。

 

大陸今天在經濟上的失衡,與貨幣政策的低效率性密切相關,破除計畫經濟中陳舊的「大兵團作戰」思維,改革國有銀行大而無當的經營規模,絕對是中國金融當局的當務之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