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台灣》善而不美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两岸交流小故事 |
2011/11/16 | 李國政/加籍陸僑專欄作家
如果說,「秩序」是「美」的一種表現,則台灣人廣義上的「不美」更表現在交通秩序上,那是我到台灣後,才出機場就領略到的「震驚」。
接機的小車離開機場後,好心帶我們逛景點,沿著西海岸來到八里。當車從一條小路出來,要右轉上大馬路時,坐在後座的我和妻子習慣地往左一看,只見一輛車正全速駛來。要是在加拿大,我們是右轉車,又是從小路駛入大道,一定得停下來,讓左車先行。但我們的司機毫無停下的跡象,我和妻子同時叫了起來:「小心小心!」說時遲那時快,我們的車已在我倆的驚叫聲中轉了出去,左來的車自然踩了煞車,不會撞到我們。一瞬間,嚇出一身冷汗的我和妻子也同時恍然頓悟,這裡是台灣,不適用加拿大的文明駕駛規則。
我弟弟曾從上海來台一遊,除了稱讚台灣人的熱情,也肯定台灣「交通秩序好」,我和妻子聽了,不禁相視而笑。台灣的交通秩序勝於大陸是沒錯,但和加拿大相比,簡直是「野蠻」。在我眼裡,台灣的路上是「轉彎車不讓直行車、小路車不讓大道車、機車不讓腳踏車、大車不讓小車、所有的車不讓行人、行人愛闖紅燈」。這幾年台北街頭已改善很多,但總體交通秩序離西方水準還是很遠。
如果說,建築物是台灣的「靜態之醜」,交通秩序就是台灣的「動態之醜」。
交通秩序的癥結,歸根結柢在法治觀念,這也正是台灣文明進程的現狀:「自由」很多了,「民主」也差強人意,差距最大的,就是「法治」。
外界向來有「中國文化在台灣」一說,我也深以為然,覺得在台灣看到的是「中國」的文化真貌。至於大陸,照我看來,那是被1960年代的「文革造反」和1990年代的「全民經商一切向錢看」功利主義嚴重異化扭曲的「偽中國」。就有滿懷「中國情」,在大陸熱心慈善和文化事業的台商納悶問我,為什麼他覺得很多大陸人「不中國」?於是,在台灣,我得出了結論:與其說「台灣人善而不美」,不如說,是「中國人善而不美」。
不可否認,台灣近年來「美」的進步也很顯著,新建的大樓外觀都不俗;座落在老舊建築物裡的餐廳、咖啡館、精品店等,很多都設計用心、裝潢華美,走在街頭,常能在一片醜陋的街景中遇到一處處溫馨漂亮的小角落;從北到南,這幾年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民宿,從建築外觀、內部陳設、庭園造景到服務經營都讓人驚艷。
但是,全台灣那麼多陳年建築物的外表難以改變,還將長時間向世人展示中國╱台灣人「善而不美」的文化民族性。
(〈我的初識台灣〉三之三,本系列完)
更多兩岸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want-daily.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