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所》貧乏與富饒的國際化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论 |
2011/10/04 | 黃筱玉/自由撰稿人
太平洋有個資源貧乏的可憐小島,一開始當美國佬的工廠賺取微薄的工資;人老珠黃之後轉向靠貿易養家餬口。什麼都缺就用貿易賺來的錢買東西,缺友邦就拿錢買朋友;缺工就拿錢引進外勞;缺新娘就拿錢引進外籍新娘,那個地方叫台灣。
就這樣長期布施廣結善緣之後,最先走向國際化的居然是火車站旁邊的公園及火車內,每次假日搭火車總是會聽到外勞用聽不懂的家鄉話聊天,再有耐性對於那種咕嚕咕嚕的異國風語調,也偶有不耐煩的時候;但很神奇地在有一次去泰國旅行時,聽到計程車司機用泰語接手機,居然有一種回到家的親切感。
有一片大陸號稱物產豐饒,好幾世紀前就是各國眼中的肥肉,大家爭相咬一口,「吃好鬥相報」揪團咬一大口,那個「水人沒水命」的地方就是中國大陸。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為這樣的歷史讓部分沿海地區非常地國際化;當它接棒成為美國佬的另一個世界工廠後,更加國際化;而未來如果美夢成真,靠它廣大的人口後盾翻身當消費者,一定更加國際化。
更多兩岸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want-daily.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