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躍進式發展的再省思
(2011-07-28 06:33: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笔杆子 |
■李英明 2011/07/28
| 旺報
大陸動車追撞意外引發全球輿論關注,大陸鐵道部記者會被認為避重就輕,連中央媒體都批鐵道部不給力,大陸微博的議論更是空前熱烈。從上個月京滬高鐵發生一連串事件以來,相關部門都將事故原因歸諸氣候,但這個答案很顯然無法回應各界的質疑。溫州動車事件絕不只是導因氣候的意外事件,而是牽涉制度和思想觀念素質的人禍事件。
法治淡薄又缺少制衡
事件發生後隔日,大陸鐵道部黨組將上海鐵路局長、副局長和黨委書記免職,希望能藉此消除一些民憤。發生這麼大的事故,大陸鐵道部門匆匆忙忙的將省級相關幹部免職,予人避免事端往上延燒的感覺;最重要的是,事故發生的原因及責任都還來不及仔細調查,能以什麼理由將上海鐵路局相關主管免職?而在搶救過程中,出事列車車頭遭到掩埋,雖然鐵道部發言人在記者會指稱,此舉是為了搶救死傷者,但卻引來更多的批評,以一般的邏輯來看,事件現場必須留待調查,不能隨便改變,為何相關單位在搶救時卻沒有這種認識。
大陸鐵道部門針對事件的處置措施,非常典型地反映出目前大陸政經運作中的兩大問題。其一是條塊切割,缺少制衡和監督;其二是法治觀念淡薄,責任政治機制沒有建立。大陸鐵道部門這幾年來,手握近3000億美元的龐大預算,衝刺號稱全球第一的鐵道建設成績;可是在另一方面,鐵道部門儼然成為一個獨立系統,連橫向的協調溝通都非常缺乏,更遑論受媒體與民眾的監督。
今年剛開局的十二五規畫,其主要戰略思維,著重扭轉十多年來太過注重GDP和FDI增長指標的經濟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讓中國大陸在亮麗的經濟成長率下,付出了不少代價:其一是自然界的代價,生態破壞嚴重;其二是社會成本,貧富和區域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大陸這十多年來所追求的是一種粗糙而非精緻的現代化模式,而從大陸鐵道部門在亮麗成績表象下,發生一連串的重大事故來看,這種粗糙的現代化模式制約力巨大,迄今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在發生一連串重大事件後,大陸當然有必要針對鐵道部門和系統加以整頓;但是長久之計還必須從調整扭轉粗糙的現代化模式下手,否則因為這種模式所引發的結構性問題或事故還會層出不窮。而要扭轉這種模式,關鍵在於完善制衡監督機制,並且落實施政透明化的機制。
去年下半年以來,當大陸在強調鐵道和高鐵建設的成績時,有分析家指出,不能以一湧而上搞運動的方式去進行鐵道建設,可是當時被大陸說成是唱衰大陸;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大陸啟動改革開放工程,其中主要的歷史深層原因,除了要調整計畫體制外,還在於要揚棄因為這種計畫體制所引伸出來的浮誇風,以及動輒就以搞運動的方式進行經濟建設的模式。
揚棄社會運動式經濟
這20年來,大陸在創造亮麗經濟成績單的同時,卻不自覺地掉入了太重表面數字的績效迷失中,而更嚴重的是,不管是條或塊,為了追求績效,也陷入了中國大陸一直想要揚棄的搞運動式的經濟運作陷阱中。
鑑於鐵道嚴重事故的不斷發生,也許是大陸啟動調整政治治理模式、完善制衡監督機制,並且將中國大陸導向精緻的現代化模式的契機。鐵道管理與安全,攸關人民的生命財產,不只涉及技術層面問題,還必須通過完善監督和制機來加以確保。
(作者為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
更多兩岸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want-daily.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