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所】》被漠視的文化資產
(2011-06-24 06:30: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论 |
2011/06/24 | 李依依/資深媒體人
昔日,台灣在日本殖民政策下,西洋畫、膠彩畫等繪畫媒材成為藝壇主流,「台展」、「府展」成為美術運動發展的重要競賽,滿懷創作理想的年輕藝術家們,無不想盡辦法遠渡日本學習,雕塑家黃土水是第一位,接著陸續有劉錦堂、顏水龍、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等人,他們一方面為自己的藝術奮鬥,另一方面也為台灣帶回寶貴的藝術訊息,作育英才無數,是開啟台灣現代美術史的先鋒們。
日前不久,台北舉辦了一場前輩藝術家楊三郎的回顧展,楊三郎一生最重要的大作奢侈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布展方式極其用心,足可媲美美術館級水平,除了牆上珍貴畫作外,還陳列許多當年的文獻資料、畫具顏料、重擬布置楊三郎作畫時的場景。對於上述這些,媒體無動於衷,亦沒有隻字片語,令人大感意外與不解。
中國目前對已逝藝術家的重新檢視與重新給與高度肯定的速度之快,反映在藝術市場與學術兩方面,企望把曾經被摧毀的文化底蘊再次找回。文化需要時間的考驗與積累,當我們漠視自己最珍貴的文化藝術資產時,更不必奢望他人能多麼了解台灣藝術了。
更多兩岸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want-daily.com/
前一篇:名家-行銷自由行 善用微博平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