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11-01 旺报
- 李孟洲/台北市.投资中国信息网社长
两岸正要对ECFA进行正式谈判,我方产业将部份获益及部份受损,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其实在ECFA背后,两岸产业合作已默默进行多时,双方产品对接、交融案例日多,再过一段时日,ECFA所造成的损与益,将因此逐渐模糊化,甚至会「猪羊变色」。换言之,产业合作会补ECFA之不足,两者应齐头并进。
当上海机械装上台北码头
最近笔者有机会参访台北港。在这座位于台北县八里乡的新兴港埠上,讶然发现,货柜码头装置的起重机,是产自上海「振华港机公司」的设备。据该码头运营商的干部表示,这种设备,上海振华产的每座标价1、200万元(应是新台币),而日本产的卖4、500万元,两者价格悬殊,但质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采用上海设备,为他们节省了很多成本。不过,那位干部强调,虽然机械设备是上海做的,但操作控制系统仍是台湾自己的。
装备产业是大陆战略标的
这个案例,对两岸产业合作,提供了一种标准模式,就是大陆的「硬」东西,结合台湾的「软」机制,很有可能为双方产业开拓一片新天地。
笔者对大陆「硬商品」的竞争力一向看好,多年来实际看了哈尔滨的发电机厂、长春的汽车厂、上海的造船厂、云南的机床厂等等,感觉这类产业,在可见的未来会是中国产业的主流。大凡「硬」的、「重」的、「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大陆未来在世界的地位,必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对这类商品,大陆官方正式的称法是「装备」。目前装备产业已成为大陆的战略发展标的,获得中央的大力扶持。除发展传统装备外,现在又延伸到大飞机、高速列车的研发。该产业已成大陆综合国力发展的标兵。
但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迄今为止,大陆装备产业在外的声名,比较局限在「第三世界」,尚难在美欧日的先进经济圈里出人头地,所以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但话说回来,这正是未来两岸合作发展的契机。
换言之,大陆产的装备,一旦充分结合台湾优异的软件系统,其对外竞争力必迅速跃升。这种「软硬兼施」的两岸合作结晶,足可在全球成为傲人的「中华牌」高端商品。现在只盼两岸方面能敞开心胸,竭诚合作。
ECFA要与产业合作相配套
幸好现在已有一些积极的进展。如我方已决定,在台湾建立智能汽车研发中心,准备邀请大陆厂商进驻。如大陆汽车产业能因此而与台湾汽车电子充分结合,则其现有「汽车大国」格局,将提早升级为「汽车强国」。当然,后一荣耀,是由两岸共享。
总而言之,两岸产业合作,是ECFA的重要配套。产业合作做得好,ECFA的效益才可大可久。目前正在研拟中的ECFA草案,究竟涵括了多少产业合作要素,人们且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