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兄说梦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逐回解读)

(2018-03-16 07:45:04)
标签:

红学

红楼梦

弘皙

曹雪芹

文化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回前略作交待:“元宵已过,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故荣府今岁元宵亦无灯谜之集。

虽寥寥数语,已流露出大观园内节俭之风。作者用幻笔补记被泯灭的家史,此回时空遂道定位在雍正帝继位初期。所谓写小家而影射大家,写大家而影射国家。

借写凤姐病,改由探春及李纨协同宝钗管理大观园,这是作者采用幻笔术,胤禛并非康熙欲传位之人,更未得到康熙帝在治国方略等方面的培养,故书中用尚未出嫁的姑娘持家,来表达雍正作“幼主”时期的朝中政局。李纨应该是十三阿哥胤祥替身。“探春与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当然这里宝钗就是弘皙,必竟弘皙接受老皇帝康熙精心培养多年,堪为治国良材。

所谓“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文中讲述是赵姨娘见自己亲生的女儿掌管园中大事,来为自家人争好处。实际是弘历生母钮钴禄氏来替弘历争宠。作者先借群臣对“幼主”的态度表述一番:“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服,出二门还要编出许多笑话儿来取笑。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如今他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年轻的姑娘,所以只说出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意。”为什么众人都要看相后再定行事准则呢?你又不是“正经主子”,难怪给你摆难题儿。此情对应雍正继位之初诸位阿哥对雍正的态度。

来看赵姨娘如何争闲气:“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这赵姨娘原型应是钮祜禄氏,原是丫鬟出身,这里自己已下结论――不如袭人。母以子贵,可见环儿(弘历)也不会讨人喜欢。

考清史,《永宪录》记载雍正元年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耿氏为嫔。《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记载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耿氏封嫔。两份档案中皆无钮钴禄氏。然在《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中,“格格钱氏封为熹妃”竟然变成了“格格钮钴禄氏封为熹妃”。说明什么?前两份是雍正年编写,且两份相同,互相佐证。后一份是乾隆年间编写的,可见这是乾隆在造假。因为其生母钮钴禄氏根本就没有在雍正初年被封妃,所以才有这“争闲气”之举。

探春拿帐翻与赵姨娘:“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贱我。倘或太太(曹太妃)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一番表白,可见丫鬟出身的姨娘是“争大小”来了,可宫里自然有宫里的规矩。后面一句让不让管,正说明雍正夺嫡后继位是经康熙后宫之主曹氏同意的。此说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回中有细述。

赵姨娘直闹到探春讲出印证历史的大实话:“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这一段急头掰脸子的混话,作者在隐示什么呢?

对应清朝秘史,此认“舅舅”与不认“舅舅”之说,正与雍正帝继位后称隆科多为“舅舅”相吻合。据记载:在康熙众多年长的皇子中,胤稹母亲家世属于微贱一类,因此在生下胤稹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徽号。到胤稹出生的第二年(康熙十八年),她才被册为德嫔,又两年晋徳妃。胤稹从小受孝懿仁皇后抚养,与生母日渐疏远。雍正继位后,首先封隆科多(孝懿之弟)为舅舅,但对生母却迟迟不下尊号。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就是老皇帝驾崩半年之后,乌雅氏便以六十四龄无疾暴卒,至使时人多传他是自杀。

为了进一步透露探春隐指雍正,借探春是庶出来发端。凤姐儿道:“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平儿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他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与别的一样看了?”凤姐儿叹道:“你哪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哪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得了去。”借媳妇子们道出:“我们并不敢欺蔽小姐。如今小姐是娇客,若认真惹恼了,死无葬身之地。”可见这“欺幼主”就是针对雍正刚刚继位而言。

所谓“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似对应雍正“弑兄屠弟”而写。查清史料:

大阿哥自康熙年间被囚禁,到雍正十二年共囚禁二十六年而死。二阿哥自康熙五十一年复废皇太子,禁固在成安宫内,雍正二年死于禁所。对这两位皇兄囚禁,史称有康熙遗嘱:“废太子胤、皇长子胤性情不顺,依前拘囚,丰衣美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亦有记载胤礽病故前对其子说:“我受皇上深恩,今生不能仰报。汝当竭心尽力,以继我未尽之志。”可见“弑兄”一说并不存在。

八阿哥先封为和硕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委以辅政大臣之重任;雍正四年正月,雍正帝下旨将八阿哥撤黄带子、开除宗室,旋即圈禁。九月,八阿哥死于禁所。雍正将其称为“阿其那”,满语“狗”的意思。

九阿哥于雍正二年被派驻守两宁,招兵买马,扩张势力,擅自派人在边地肆行,纵使护卫殴打生员。雍正派都统宗楚传旨前去约束,九阿哥非但不悔改,竟公然反抗,见旨不叩头。雍正怒极,下令夺其爵,在西宁就地圈禁。雍正四年四月削其宗室籍,革去黄带子,五月改其名“塞思黑”,满语为“猪”。雍正四年八月,“塞思黑”押解回京,途经保定患腹泄病,医治无效,死于保定禁所。

十阿哥与雍正对立情绪明显,雍正骂其“无知无耻、昏庸贪劣。雍正刚即位,来京奔国丧的哲布尊丹巴胡土克图刚拜过康熙灵堂不久,却死在北京。雍正便遣十阿哥代表朝廷护送灵柩到喀尔喀。十阿哥中途逗留在张家口而不肯出关,故意为难雍正。雍正帝便借机招八阿哥议处,结果是一箭三雕,十阿哥革爵抄家,永远拘禁;八阿哥去一死党;明察群臣忠心。

十二阿哥在雍正即位时被封履君王,雍正二年宗人府弹劾其“治事不能敬谨”,削去郡王爵位,降为周山贝子。七阿哥见此阵势,吓得胆颤心惊、寝食不宁,惟求能好端端活下去,无胆量再与雍正作对。十七阿哥见风高浪急,赶紧拨转船头,背离厄运连连的盟友,雍正帝封其为果亲王。

十四阿哥为雍正帝同母兄弟,但对雍正继位始终不愿臣服。雍正元年春,在送先皇灵柩到遵化景陵享殿时,下旨训戒,十四阿哥虽免强屈从,仍被雍正帝留其看守陵墓。雍正四年五月,幽禁于京城景山寿皇殿内。雍正命其面对殿内康熙帝画像,缅怀父亲教养恩德,以悔罪从善。寿皇殿成为十四阿哥又一座景陵。

从清史记载可见,雍正帝继位后,朝中形势与本书所叙述“欺幼主”十分相似。究竟是非归属,因清史改动甚多,回复原本不太可能。今据《红楼梦》所隐含,只可考其大致。

雍正自继位到雍正十年间都在全身心治理朝政,故而身体欠安。当了十多年皇帝的雍正,仅在雍正十一年生有小皇子弘瞻。与前后两位皇帝相比反差太大了。虽然雍正是夺嫡继位,但作为皇帝却是励精图治的一代勤君。清史留下关于雍正骂名的传说记载也应从两面来看问题,作为“康乾盛世”的中枢时期,雍正朝对推动社会进步民族强盛起着重要作用。

今解红楼真情,有“言谈之中有筋骨”一说,来看下面一段话中有何“筋骨”:

你知道,我(雍正)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雍正节俭史料有载),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夺位登基)。虽然看破些(“为君难”),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国库空虚)。凡百大小事都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李家都被抄),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我正愁没个膀臂。虽有个宝玉(弘时),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弘时之子)更小。环儿(弘历)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炕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样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十四阿哥),我想到这里就不伏。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二人一身指弘皙)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刚夺了人家皇位,不找你闹就不错了)。”

书中有“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一说:凤姐(指雍正齐妃李氏)道:“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先拿我开端……此话应该是映射雍正初年查抄苏州织造李煦家。

究竟李煦怎样有体面呢?李煦胞妹嫁曹寅为妻;李煦大女儿嫁太子胤礽为侧福晋(薛姨妈);李煦二女儿嫁雍亲王胤稹为侧福晋,雍正后期成为后宫之主(王夫人。清史记为齐妃李氏);李煦两个儿子都进京作官,大儿子(王子腾)应该在雍正朝升任九门提都。

雍正作为抄家皇帝,应该是先就拿自己老丈人家开例。有史料记载雍正初年便查抄了苏州织造府,据称李煦家被抄后,家奴仆人在市上出卖很长时期无人敢买,主办官员请奏朝廷后,只好押解进京交上边处理。这恰与江南曹家一样,虽然被抄家,但却上京居住。可见这类抄家都是给别人作样子的,也佐证了李家与曹家皆皇亲国戚身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