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兄说梦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逐回解读)

(2018-02-13 10:56:14)
标签:

红学

红楼梦

弘皙

曹雪芹

文化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回前墨:“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作者将茜香罗与红麝串用在回目中,本就令考究者注目。偏又在回前墨来一囫囵之语,更加说明此二物必有深刻隐含。不过,在说明此二物之前,必须将原有一个错误认识先行纠正。有红学观点称袭人嫁了唱戏的蒋玉菡,后来宝玉在颠沛流离中遇到二人。不对!这种观点可说是对书面“荒唐”文字的误读,与隐含在背面的真情大相径庭。真情是先给曹王妃做侍女的袭人,在曹王妃生双胞胎子女后,由雍正齐妃李氏(应为皇后)作主,将袭人纳为弘皙妾室。这袭人曾陪伴曹王妃“禁管”,在朝廷处理群芳时躲过死劫,最后被知情亲友送到弘皙隐居的“藏修地”石臼坨岛,二人重逢得始终。书中多次点戏《牡丹亭》,戏文有人鬼分离而又生还的故事。再就是袭人“桃花又是一年春”,亦是针对这“袭人”后来与弘皙在归隐地重逢。

此回记述二玉相对,黛玉当指弘皙,具体到宝玉,因其名下真身变化多端,也只可“走一步看一步”了。文中先有“狠心断命的”作框子,仍无法固定宝玉真身,因为雍正、弘时、曹王妃都可算是“短命”。看书中二人说起“当初”怎样:当初姑娘来了,哪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前面隐含雍正传位弘皙)。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弘历弘昼),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是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得我有冤无处诉!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面前有错处(这些是弘时心里话儿)。……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伸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看来这宝玉死得太冤了,非得作者将迷天大案大白天下“才得托生”。

书中这个参加冯紫英所设“鸿门宴”的宝玉会是谁呢?当然是皇长子弘时。席间的所谓伶官蒋玉菡拿“大红汗襟子”给宝玉,后来有什么“忠顺王府”竟以此找上门来,造成宝玉“大承笞挞”。一看这就是人家给宝玉下了个套子。简单分析一下:参宴的薛蟠不可能“泄密”,文中特别为“呆霸王”作了辨护;被辑拿的蒋玉菡不可能自己“泄密”;那艺妓云儿算不上什么人物;也就只有设宴的冯紫英是“泄密”者。可是这先设鸿门宴后泄密的冯紫英又指谁呢?通过解读,冯家与“四大家族”合在一起应该是“五大家族”,冯家原型应该是乾隆皇后富察氏“马”家。如此一说,当年弘时“含耻辱情烈”自尽,应是有马家人参与调拨离间。据清史载,马齐在雍正继位时便“谎报君情”,称康熙有意传位与四阿哥。可后来雍正对马齐有严旨,大意是因他背地里乱掺和,不再任用。如此再看当年这马家人设计陷害雍正皇长子弘时,一是“狗改不了吃屎”,二是“无利不起早”。谁管什么谁是谁非,保举自家亲戚上台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何得“二马吃遍天下草”?

赶紧幻身,写多了容易穿帮的。于是,书中宝玉便换成弘皙替身。唱词中有“头胎生了双生子”。这是在对应弘皙王妃曹氏生下龙凤双子。更有“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等词,这是在影射弘皙。按“一声也而两歌”来看,若有人向弘皙暗送“茜香罗”,再加上这唱词所泄漏的意思,这不是有人鼓动弘皙造反吗?可不是怎的!应该说,这里也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一部分。作者将乾隆继位后众宗室权臣欲拥立弘皙正大统分写在了多处,这里的“茜香罗”竟是“蒋玉菡”所情赠,应该等同于“通灵宝玉”了,有此物在手便可登上皇位。只可惜弘皙“洁癖”大发,面对唾手可得的皇权竟然嫌脏。后文出现“情小妹耻情归地府”,有“玉山倾倒再难扶”,都在说明弘皙是自己没有“大丈夫”气魄,从而落得“出家”结局。

说到“闻曲”,酒宴上先有云儿唱一开场曲:“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左宵,幽期私订在萘蘑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如此“曲演”对应书中哪一段秘情呢?宝玉碰见茗烟偷窥“美人轴”?宝钗扑蝶遇见小红与坠儿?东小院去拿环哥与彩云?……难道这是“和事酒”?再看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此情此景可为《葬花吟》续曲。

唱曲中特对袭人作一番描述――花气袭人知昼暖。见伶官蒋玉菡唱道:“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帷悄。”这便与回前墨所谓“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同始终”相呼应。谁为“玉兄”?“通灵宝玉”幻身。谁为宝卿?弘皙替身。

回前墨:“自‘闻曲’回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黛玉本就是“多愁多病身”,此回重点写“药案”,更可见文中另有一番天地。夹写一段“药方”,今从整个真情来讲,这药方中的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茯苓胆等药多为进补之功。看书中宝玉讲完后,写黛玉“用手指头在脸上画着羞他”,可见这宝玉应该是弘皙王妃曹氏。因为这等大补药品,与曹王妃嫁弘皙后“头胎得了双生子”遥相呼应。曹王妃嫁弘皙四五年方得生子,且是龙凤双胞胎,可说是大补之功。作者特批于此:“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岂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补宝玉之不足,岂不三人一体矣。己卯冬夜。”看来是用大补之药才带来的大喜之事。作者用虚夸文笔来戏说“药案”,正说明只有皇家才有这世间罕见的“暖香丸”。

再看“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按宝钗与黛玉都为弘皙幻身来看,这弘皙怎会有如此“荒唐”举止呢?这也难怪!因为前面“比通灵”处宝钗早就“荒唐”过了,再多几次又有何妨?看作者先用“金玉”引出话题――金玉良缘,称宝钗因“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总远着宝玉。可是,越说远他偏是越近,马上就写宝玉来瞧宝钗“左腕上笼着的那红射串”。接着便是“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宝玉”,而宝玉见宝钗“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竟然呆了,被黛玉戏称为“呆雁”。此等情景,只能是作者夹写弘皙与曹王妃过去一段“情史”,与前面“宝玉正文”――“路遇北静王”同出一脉。这里宝玉指曹王妃,宝钗指弘皙。黛玉作为弘皙替身,两个替身“相逢”,黛玉便作为“幻影”来个“画外音”来打趣。如此“越乱越好”,也就难怪当时连亲友都对真情“迷失”无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