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兄说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逐回解读)
(2018-01-27 08:56:46)
标签:
红学红楼梦弘皙曹雪芹文化 |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回前介绍:“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按真情讲,宝钗与黛玉同为弘皙替身。黛玉在先,属雍正七年前弘皙替身;宝钗后来,是雍正八年后弘皙替身(首辅军机大臣,待选继位)。故两个人物碰在一处时,多写黛玉为虚身幻影,宝钗为正身实形。介绍宝玉与黛玉先时如何如何,是弘时与弘皙之间。自宝钗出场,对应雍正八年弘皙为军机处首辅军机大臣,此时弘时已死,再出现的宝玉应该另有幻身。
此回大梦为全书“总纲”,有许多“死结”埋在其中。下面对梦中人物真身逐一解说。
第一个人物:雍正。作者为表述入大梦的宝玉真身是谁,特在入梦前和出梦后都作了同样交待:“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这是作者故意透漏宝玉真身为雍正。清秘史记载雍正玩狗成嗜,给其宠物狗取响哨哨的名子;做相当高贵的头饰。如为麒麟狗做麒麟套尖等。
引导宝玉(雍正)入梦的秦氏究竟是谁?“这里还不好,可往哪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荒唐之笔)“哪里有个叔叔往侄儿的房间里睡觉的礼(理儿)。”问题摆开了,看官该如何理解?表面看明显违背封建礼法,只有从背面看其如何顺理成章了。“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回思开篇通灵宝玉能让巨石补天,看这个引导宝玉入梦的“秦氏”,应该是传国玉玺大展幻术之身。如此说来,此情此景就是宝玉被传国玉玺引导,来至侄儿房间入梦。换句白话说,就是雍正抢了本该属于侄儿的皇权,住进了本该属于侄儿的皇宫,开始了他的红楼之梦。
梦中宝玉随警幻来到“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之地。警幻招众仙子“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竟然遭到众仙子一致反对,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地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此情此景,亦对应雍正夺嫡即位。为何此说?因为此时此地,即是康熙驾崩归天之畅春园。众仙子即指康熙诸位皇子。先皇驾崩,新君即位,众皇子迎接的是康熙选定的接班人。因作者弘皙将自身幻作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草,故“绛珠妹子的生魂”是指弘皙。这里再次表明,弘皙才是康熙选定的接班人,雍正是抢了侄儿弘皙的皇位。
既然是大梦一场,就红楼梦旨义而言,应该有大梦终结之文。那么,迷津处“竟有一夜叉般怪物窜出”,可理解为雍正遭劫。雍正为何喊叫“可卿救我”?因为秦可卿名下有多个真身原型,雍正遭劫呼唤的“可卿”应该是弘皙。
第二个人物:马皇后(乾隆首任皇后富察氏)。进入红楼大梦的宝玉,第一个遇见警幻仙姑。警幻仙姑指谁?首先说,应该是帮助雍正抢皇位之人。比如被雍正认作舅舅的隆科多。其次,作者用一篇警幻仙姑赋,影射投水自尽的乾隆孝贤纯皇后。赋文后批注:“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刚,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亦不可无者也。”作者称“此套”,是故意点说摹拟曹植《洛神赋》,让看官联想马皇后投江。马皇后如何被作者如此重笔交代?因为马皇后是红楼惊天大案主谋,“赵姨娘问计马道婆(马皇后)”后,两家人劫持并刺杀了雍正。
第三个人物:弘皙。警幻一段囫囵语:“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性情诡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弟兄之幸矣。’……”惟嫡孙宝玉是指谁?堪称康熙嫡孙者,唯有弘皙一人。此番言语,应该是作者总结做天子之道。
所谓情可轻,自古皇家无亲情。弘皙正是被情所惑,用情太深,才两次与皇权擦肩而过。黛玉痴心之情,宝钗宽厚之情,妙玉洁癖之情,雨村感恩之情,这些作者替身人物,都在印证弘皙就败在了一个情字上。
第四个人物:马家刺客。回末讲道:“那日警幻携宝玉.可卿闲游,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忽而大河阻路,黑水淌洋……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一夜叉般怪物窜出,直扑而来。”下面可想而知,雍正被劫暴卒。警幻没有遭皇家治罪,刺客“夜叉”因得了“治病治不得命”之症,雍正下葬泰陵时被封“龙禁尉”而殉葬。
正所谓“言谈之中有筋骨,梦幻之中见真情”。在宝玉入梦之际,先见唐伯虎《海棠春睡图》及宋学士秦太虚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此情此景应该是在泄漏故事发生地----皇家内院。将下面一段文字关键字提出来:“案上设着武(吾)则天……一边摆着飞(非)燕……盘内盛着安(安)禄山……上面设着寿(寿)昌公主……”从“吾非安寿”可见先皇康熙并非“寿终正寝”。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可有具体所指?当然。梦中宝玉被引至各司中游玩,“此各司中,皆贮藏的是普天之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且“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此情此景让人联想到清宫档案。是作者弘皙到了大清国史馆查看宗人府档案?当然不是。正所谓亦真亦幻,这是和亲王弘昼(史有“荒唐王爷”之称)将朝廷如何删改弘皙历史全盘相告。正因弘皙得知朝廷怎样泯灭自己家史,才有针对性地著书《石头记》来补记。
对应“太虚”的清史,作者明言“金陵十二钗”,叙述正册判词却是十一册,故意缺少一册。过去,都以为在头一册中包含黛玉与宝钗二人,这样仍是十二人。可是,哪有将两个人记入同一份个人档案的?作者如此安排,不可能因黛玉和宝钗二人难排先后,无奈放在同一册中。因为若按此逻辑,又副册的晴文就不应排在袭人之前。
作者提示:“红楼梦旨义,是书题明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又翻出金陵十二钗之薄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分析来看,竟是对题名《金陵十二钗》自露疑点。为何曰《金陵十二钗》点睛之笔的十二钗正册故意少去一册?作者何故在凡例中提出疑点?想来这问题可算是关键,不然回目也不会用“指迷十二钗”。迷在何处?怎样指迷?
实际上,所谓“金陵十二钗”,首先对应清宗室十二个等级爵――1.和硕亲王;2.多罗郡王;3.多罗贝勒;4.固山贝子;5.奉恩镇国公;6.奉恩辅国公;7.不入八分镇国公;8.不入八分辅国公;9.镇国将军;10.辅国将军;11.奉国将军;12.奉恩将军。此外,作者故意缺少一册,一来对应雍正创建的军政中枢军机处。军机处初始三人,后来增至十一人。军机处十一位军机大臣加上雍正共十二人,构成清朝政府权力中心,可谓“金陵十二钗”。二来对应弘皙历史被删。因“太虚”的清史中不见弘皙为军机大臣的身影,故正册缺少一册。作者弘皙原为和硕理亲王,首辅军机大臣,因所谓逆案历史被泯灭,故将自己两大替身人物钗黛记于正册首页,补记被泯灭历史。
下面对正册“判词”进行真情简解: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弘皙历史应记入宗室《玉牒》,因所谓逆案被删除,故用黛玉与宝钗两个人物来补记。按“推背图”理解:弘皙历史记录在两个老臣身上。一是正册第二幅图影射张廷玉。张廷玉作为康雍乾三代汉臣,史载雍正朝为军机大臣(没资格)。这位汉臣在雍正年间连连重用,连连提升,连连封赏,竟成为当朝“宣力独多”的股肱重臣。其实,这是把弘皙历史记用张廷玉来冒名顶替。再一个是正册第六幅图影射鄂尔泰。鄂尔泰仅比雍正小两岁,然在雍正五旬庆寿时自云南奏折恭贺,竟称雍正为“慈父”。雍正还往云南寄去庆寿食物,表示如同父子同宴了。说明这鄂尔泰也属弘皙替身。
“可叹停机德”指弘皙为让雍正不再“尴尬”,以拖欠官银将曹家“抄”进京城,实为曹家藏有康熙密诏(见《一缄书札藏何事》“可叹停机德与曹家一次被抄”)。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弘皙王妃曹氏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可考资料截止到曹颙妻马氏怀孕已七个月,就连生下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不见记载。这是典型的“家史削亡”,故作者做为重点来补记。今解红楼真情,方知曹颙妻马氏所生遗腹子为女孩,并且是“衔玉而诞”,出生后被康熙指婚给弘皙。曹氏幼年进宫寄养在“老祖宗”(康熙后宫之主曹氏)处,十三岁“奉旨”与弘皙订婚,十六岁完婚,雍正十三年五月头胎生下龙凤双子,乾隆元年去世,年仅二十一岁。
所谓“初春景”,指元春真身原型曹寅胞妹,因其“生在大年初一”,后来成为康熙后期后宫之主。“三春争及”,含义是曹家有三个女人先后嫁入皇家。历史有曹寅“二女皆为王妃”,书中又来了一位“三姑娘”(第三春),即曹寅嫡孙女(甄宝玉)。然天有不测风云,这第三春的红楼大梦破灭。“虎兔相逢”对应雍正十三年(卯兔)雍正暴卒后,弘皙王妃曹氏被栽赃陷害禁管于圆明园,后自尽于禁所。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按作者提示“此书主写末世”来看,此句影射主人公弘皙。弘皙两次被选定皇位继承人,竟两次与皇权擦肩而过,可谓“命运不济”。有学者提出《红楼梦》有“宿命论”,作者弘皙亦自认“薄命郎”。胤礽两立两废尚有情可缘,弘皙两次被秘密立储竟两次被剥夺,难怪作者自己幻“薛”姓,真是命里该着!弘皙为躲避死劫,不得已诈死归隐海上荒岛,藏身修书近二十年。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弘皙王妃曹氏在雍正十三年五月生下双胞子女,“隐太子”喜添“嫡子”可谓传国有望,故在八月间为两个新生儿大过“百岁儿”。不想,此举被急红眼而篡位的“冷子”一族所利用,刺客借机劫持雍正,雍正暴死于“亲家”手下,弘皙王妃曹氏被刺客栽赃陷害遭“禁管”,弘皙被乾隆“打草(曹)惊蛇(弘皙)”法挤兑而辞官。两个新生儿先随曹王妃“禁管”在深宫,后被弘皙等人救出“牢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康熙临终前,胤禛为夺皇位支走弘皙。雍正继位后弘皙回京,新君雍正假意将皇权相让,弘皙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此为一“洁”。雍正暴卒乾隆篡位登基,朝中权贵欲拥立弘皙“正大统”,弘皙也曾答应,但还是瞻前顾后,没能“大丈夫相时而动”,使得“玉山倾倒再难扶”,此为“欲洁何曾洁”。
妙玉作为弘皙替身,所谓“洁癖”,表面是将刘姥姥用过的茶盅弃之不用,实际上那茶盅隐指传国玉玺。按作者隐笔看,妙玉本身就隐指传国玉玺,故“终陷淖泥中”影射传国玉玺最后归落在“青埂峰”。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倍受冷落的皇子弘历,在生母与“老丈人”家族“弑君”后坐上皇位。皇权不可侵犯,冷落皇子坐上金殿,当然会猖狂。乾隆为了掩盖“弑君杀父”丑行,栽赃陷害弘皙王妃曹氏参与刺杀雍正。曹王妃被“禁管”大约一年时间。先时因有“老祖宗”、“王夫人”等护着,待遇可能还好一点。后来这些“老太妃”和“太妃”都自身难保,可谓“风雪刀剑严相逼”,被禁管一年后自尽身亡。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弘皙王妃曹氏,原系曹颙妻马氏遗腹子,因康熙指婚成为弘皙王妃。所谓爱慕此生才,应指弘皙之才。一片冰山上一只雌凤,即指弘皙王妃曹氏。正因冷二郎之心冷,放弃了被禁管中的曹妃。曹王妃因生子嗣被册正室,被撵出圆明园后监禁在其“狠舅奸兄”马家(休回娘舅家),与皇家再无关系。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乾隆弑君杀父篡夺皇位,“打草(曹)惊蛇(弘皙)”将曹家治罪,挤兑弘皙辞官。曹家久经世代的老寡妇曹寅妻李氏(刘姥姥),两番进圆明园禁所。先一回“试风头”得些银钱救济,后一回大包小裹带走许多物品。实际上,刘姥姥进园真正目的就是将弘皙王妃曹氏所生双胞子女救出禁所。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弘皙王妃曹氏在雍正十三年五月生下龙凤双子,八月二十一日给新生儿做“百岁儿”,刺客借机劫持雍正后杀死,弘皙补天梦想到此完结。弘皙辞官归乡在乐亭,更名换姓“李兰”。乐亭方志有李兰“不合于世被劾归”说,还有乾隆诏李兰进京做官,李兰竟“吓死”于进京途中。如此死法可谓“笑谈”。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情天情海幻出“情身”秦可卿,可见秦可卿身上有天地之情。对应红楼故事,如此情身影射皇位:“世人都把那淫欲二字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不知‘情’之一字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秦可卿就如同“通灵”的宝玉,集诸多人物于一身。秦可卿之死就是两个“末世”的终点。康熙末世,因胤禛夺取皇位,使得没到死期的康熙提前“撒手人寰”。这是传位弘皙与雍正夺嫡两“情”相逢,康熙因不肖子之“淫”而丧。雍正末世,因眼看雍正要将皇权还给弘皙,弘历的亲人们要“改天换地”,冒天下之大不为铤而走险,结果成功了。要说这“弑君杀父”的不肖行径,还真是“效仿”了雍正。“自古皇家无亲情”,可又有谁埋怨生在帝王家呢?皇权争斗不论怎样血腥都不为过,总归有“胜则王侯败则贼”来遮丑!
上述对“判词”的理解只可说略道一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官可根据自己认识加以理解,笔者旨在抛砖引玉。
此回大梦中另一重点是“曲演”。若解真情,曲演与真情是合拍的,将全篇真故事融会贯通,才会悟出“曲演”真缔。若用三言两语简单概述,笔者自觉无此手笔。但话已至此,只好勉强絮叨两句。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如泣如诉,悲情伤感,与表面脂粉闺情绝对矛盾。这才是“一把心酸泪”,才可称得上“字字看来皆是血”。所怀之“金”指谁?首先是康熙帝。作为“以朕心为心者”,深得康熙“朕所钟爱”,后来却“一事无成”,愧对先祖。再就是雍正帝。雍正抢夺了弘皙的皇权,但后来励精图治,秘密立弘皙为储君,父子同心开创了雍正盛世(虽史上无载,但事实如此)。所悼之“玉”指谁?甄贾两个宝玉――曹王妃与弘时。两个都是弘皙知心知己,都死在皇权争斗的漩涡中,都身负“不肖”之名。因此,作者要著书为他们说明原委。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何为“金玉良缘”?弘皙(宝钗)与曹王妃(宝玉)之间姻缘堪称“金玉良缘”。宝钗的“金锁”与宝玉的“通灵宝玉”合在一起,就该是传国大业指日可待。何为“木石前盟”?所谓三生石畔绛珠仙草,三生石与绛珠草两者有渊源。弘皙归隐在三生石畔,因欲还泪幻身黛玉,誓用一生眼泪偿还两代皇帝的“雨露滋养”。所谓“山中高士”与“世外仙姝”都是弘皙归隐藏身修书地的即景。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黛玉作为阆苑仙葩绛珠草幻身,正是弘皙替身。宝玉因被“夹带”,有一身为曹王妃,另外还有康熙、雍正、弘时等替身。作者弘皙要偿还这么多人的情债,难怪整日以泪洗面。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吿: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弘皙王妃曹氏在雍正十三年五月喜生双子,八月给两个孩子过“百岁儿”,依祖制册封曹氏为正室王妃。偏偏在福极祸至,刺客借“百岁儿”宴之机给雍正摆下鸿门宴,然后栽赃陷害曹王妃(打草惊蛇),从而一箭双雕把皇帝和预备皇帝都“绝”了。弘皙辞官,曹家彻底败落。曹王妃被禁管,后被攆出监禁在娘舅马家(刺客一族),乾隆用“借剑杀人”,曹妃无奈自尽。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吿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胤礽被废黜拘禁,弘皙(黛玉)“抛父”宫中养育。康熙如此安排,正因“朕所钟爱”皇嫡孙,培养弘皙为大清国接班人。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凤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江南曹寅嫡孙女曹氏出生时父亲已去世,后来生母马氏亦去世。曹氏因康熙指婚(衔玉而诞),五岁上进宫寄养在老祖宗处,十三岁时与弘皙订婚,十六岁完婚,后来因生世子而册正室王妃。没想到福极祸至,年仅二十一岁自尽身亡。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弘皙可谓“天下第一才子”,经康熙多年精心培养,堪为治国栋梁。雍正朝后期,可说是“双悬日月照乾坤”,雍正与弘皙父子二人共同治理国家。不想雍正自吞苦果,弘历“弑君篡位”。妙玉自称槛外之人,对应弘皙两番被秘密立储皆未做成皇帝。雍正抢夺弘皙皇位,曾假意相还。弘皙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没有接受。到乾隆弑君杀父坐上皇位,弘皙亦有机会取而代之,然却“悬崖撒手”遁入世外,致使康熙传国玉玺(妙玉)失去作用,被埋没在荒郊野外。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得公府千斤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弘皙知道弘历弑君篡位,却甘愿伏首称臣(宝玉跪贾琏)。然弘历却是“打草惊蛇”,以曹王妃为靶子,栽赃陷害与雍正暴卒案有染将其禁管。“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曹王妃乾隆元年八月被迫自尽。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挨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道说,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何为“虚花悟”?谁是“虚花”?只有作者弘皙。一会儿幻作黛玉,一会儿幻作宝钗,一会幻作妙玉。正是弘皙这位“虚花”将一切都看透了,自己必然要“食密情果”。有句话叫“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怎样才能躲过“死劫”呢?效仿古人,诈死埋名。诈死容易,何处藏身呢?西方宝树――菩提树。这不是佛祖释迦牟尼顿悟佛理的圣树吗?它远在印度,难道弘皙要去“西天取经”?作者批注:“末句开句收句。”
太关键了!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乐亭海隅石臼坨,有源自“西方”圣树菩提树,该岛现已更名为“菩提岛”。弘皙正是归隐藏身在这“上结着长生果”的“世外仙源”。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阿凤是聪明所误!”这是作者为凤姐儿所下批语。还有“雨村与阿凤一对乱世枭雄”一批。谁是阿凤?当然指雍正帝(再就是“正邪两赋”,阿凤还指富察氏马皇后)。正是雍正“毒设相思局”在康熙临终前遣走弘皙,造成康熙无法将大位传给“朕所钟爱”的皇嫡孙。雍正夺位后,虽尽心竭力治理国家来赎罪,却因上行下效,为自己种下了“不肖”的苦果。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谁是狠舅奸兄?对应真情,有两家国舅值得怀疑:一是雍正朝国舅爷――李煦两个儿子;二是乾隆朝国舅爷――马氏兄弟。按“留余庆”来理解,曹王妃所生龙凤双子随弘皙归乡,后来有“兰桂齐芳”一说,应该是有弘皙亲子入朝为官。那么,曹王妃生母正是马家人,可见这“狠舅奸兄”指富察马氏家人。
【晚韶华】镜理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弘皙在雍正朝贵为理亲王,又被雍正秘密立储,正所谓“双悬日月照乾坤”。曹王妃更是“衔玉而诞”,出生便注定将来凤冠霞帔。可这一对儿“薄命人”还是被命运之神所抛弃。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好事终看似因“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而起。殊不知,书中所谓秦可卿竟是幻人幻物,一名多身。究竟谁是秦可卿?从来自养生堂讲,他是康熙传位诏书;从断不明喜病来讲,他是康熙;从死封龙禁尉讲,他是马家刺客。总之含情太多,不知熟轻熟重。不过,这败家的根本还是在抢夺“传位诏书”上。雍正一手策划了康熙“淫丧”,十三年后雍正又被“淫丧”,皆因皇权迷惑人性、泯灭天良所致。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首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归结,已然定论,无须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