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钗如何午休时寻宝玉戏说鸳鸯兜肚儿(石兄说梦32)

(2016-09-20 06:59:10)
标签:

红学

红楼梦

弘皙

曹雪芹

石头记

宝钗如何午休时寻宝玉戏说鸳鸯兜肚儿(石兄说梦32)

宝钗为何午休时找宝玉戏说鸳鸯兜肚儿

隐笔分身多梦幻,草蛇灰线九连环。

欲知迷宫真面目,必先识破荒唐言。

宝玉“挨打”后,丫鬟袭人亦跟着“沾光”了。书中交代: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诉宝玉道:“今儿奇怪,才刚太太打发人给我送了两碗菜来。”宝玉笑道:“必定是今儿菜多,送来给你们大家吃的。”袭人道:“不是,指名给我送来的,还不叫我过去磕头。这可是奇了。”宝钗道:“给你的,你就吃了,这有什么可猜疑的。”袭人笑道:“从来没有的事,倒叫我不好意思的。”宝钗抿嘴一笑,说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比这个更不好意思的还有呢。”

看来这袭人身份是因这宝玉所谓挨打,竟是有好事连连。脂批:“绛芸轩梦兆,是‘金针暗度法’。夹写月钱,是为袭人渐入金屋留地步。”  

按旧时规矩,正妃生子,要从庶母中选一可照顾教育世子的人作保姆。所选之人,要宽厚、慈惠、温良、恭敬、慎重、寡言。保姆和慈母都与世子住在一起,其他人没什么事,不可随便来往。书中袭人,恰好适合入选。何为“渐入金屋”?其实,是曹王妃作为正室王妃,生了世子。袭人作为曹王妃贴身大丫鬟,有被弘皙纳妾之喜。此后,方有袭人照料曹王妃和两个孩子。此袭人原型无考,后来与弘皙相聚在一起(见“桃花又是一年春”)。  

在“绣鸳鸯梦兆绛芸轩”一节,先说贾母见宝玉一日好似一日,心中自是欢喜。遂又借题发挥,对贾政亲随小厮头儿吩咐:“以后倘有会人待客诸样的事,你老爷要叫宝玉,你不用上来传说,就回他说我说了:一则打重了,得着实将养几个月才走得;二则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按真情讲,曹王妃生子,应在五月份。书中写这宝玉过八月方可出二门一说,隐含曹王妃因生双生子难产得着实将养,也恰对应妇女产假三个月。贾母补白说:以后倘有会人待客的事不让老爷叫宝玉了。  

再来看弘皙探视妻儿一幕的记述:

宝钗进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单看表面文章,宝姑娘此举甚是荒唐。午休时间,一般人都不会随便串门子,更何况一大姑娘没啥要紧事儿便去找公子哥儿“谈讲”。实际上,宝钗是首辅军机大臣弘皙替身,这是弘皙中午下朝回府)。不想一入院来,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来至宝玉的房内,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宝钗走近前来,悄悄的笑道:“你也过于小心了,这个屋里哪里还有苍蝇蚊子,还拿蝇帚子赶什么?”袭人不防,猛抬头见是宝钗,忙放下针线,起身悄悄笑道:“姑娘来了,我倒也不防,唬了一跳。(说明没经人通报,若非家主人,谁能如此随便?)姑娘不知道,虽然没有苍蝇蚊子,谁知有一种小虫子,从这纱眼里钻进来,人也看不见,只睡着了,咬一口,就像蚂蚁夹的。”

这场景说什么也不能是在看护“公子哥”宝玉了吧!此情此景,要说是在照顾婴儿,看护新生的两个小“宝玉”才对。那小的连人都看不见的虫子,咬在大人身上,又算得什么?

宝钗道:“怨不得。这屋子后头又近水,又都是香花儿,这屋子里头又香。这种虫子都是花心里长的,闻香就扑。”说着,一面又瞧他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宝钗道:“嗳哟,好鲜亮活计!这是谁的,也值得费这么大工夫?”袭人向床上努嘴儿。宝钗笑道:“这么大了,还带这个?”袭人笑道:“他原是不带,所以特特的做得好了,叫他看见由不得不带(令人发笑)。如今天气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带上了(“哄”从何来?),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不怕了。你说这一个就用了工夫,还没看见他身上现带的那一个呢。”(点出双生)宝钗笑道:“也亏你耐烦。”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得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借故让开)。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又因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一段看来荒唐可笑的叙述,正是本书真故事主人公和硕理亲王弘皙中午回来看望曹王妃和两个刚出生的孩子。试想,如果宝钗是一女子,午睡时间探访宝玉一公子哥,简直荒唐透顶了。按旧时礼仪,产后妻子见丈夫,必须衣妆整洁。此处描写曹王妃正在午睡,不知弘皙前来。就是这样一个小“过节”,作者在后面还特意描补出大文章:黛玉道:“看着人家赶蚊子分上,也该去走走。”宝玉得知,说道:“我怎么睡着了,亵渎了他。”可见作者礼出大家,隐真之笔无处不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