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俩红草根儿
俩红草根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90
  • 关注人气:3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解红楼真梦 智破清宫疑案(红楼索梦13)

(2016-04-28 18:23:22)
标签:

杂谈

第七回 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所谓叹英莲,按作者隐笔来看,应该是康熙遗诏汉文本化身。这是作者为叙述隐情,将所谓通灵宝玉幻笔写成人物。因此,才有僧人“舍我罢”一句疯话;才有薛蟠自拐子处“强买香菱”鲁莽举动;才有此回叹英莲一说。英莲有什么可叹之处?书中按表:“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此言相当关键。这是作者提醒看官,“东府蓉大奶奶”与所谓通灵宝玉也有瓜葛。作者故意将秦可卿身世放在下回叙述,说明秦可卿与英莲二者之间有内在联系。因此,我们提前到此回一起进行分析解读。

其一,“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所谓养生堂抱养一双儿女,应该是隐说满汉两份传位遗诏。儿子死了,影射满文诏书被更改了。五旬之上得了秦钟,影射康熙五十多年时开始选定弘皙为大清皇位接班人。将传位诏书拟人写成秦可卿与秦钟,对应康熙秘密册立“朕所钟爱”皇嫡孙弘皙为储君。因此,用英莲与秦可卿同样品格,说明秦可卿、秦钟、英莲等人物都在影射康熙传位遗诏。

其二,送宫花隐述只有女性才是惜花人。开头题曰:“十二花荣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究竟谁是这惜花人?为何称家住江南?怎样理解“姓本秦”?

薛姨妈命周瑞家的给众人送宫花,先是“宝丫头古怪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说明什么呢?说明宝钗真身原型不是女性(真故事中宝钗是弘皙替身)。在送到迎、探、惜三春处时,特意讲述只是丫鬟把宫花收了,亦说明这三春所隐指的生活原型也非真实女性。送到凤姐处,竟是特写“贾琏戏熙凤”,说明这个凤姐真身是女性。宫花送到凤姐处,与别人不同,竟是送了四枝,丫鬟平儿代收,凤姐并没有亲自收,并且让平儿送给蓉大奶奶两枝,可见蓉大奶奶有一真身原型为女性。

都知贾琏惧内,何为“贾琏戏熙凤”?在贾琏与凤姐午睡处,有大段夹批:“妙文,奇想!阿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风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笔写之,不但唐突阿凤声价,亦且无妙文可赏;若不写之,又万万不可。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独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凤之英风俊骨。所谓此书无一不妙。”又批:“余素所藏仇十洲《幽窗听莺暗春图》,其心思笔墨已是无双;今见此阿凤一传,则觉画工太板。”由回目与批注可见,作者对贾琏与熙凤夫妻俩真是太了解了。究竟是何人?贾琏应该是弘历,凤姐是弘历原配富察氏。

还剩下一份,用周瑞家的话讲:“还没送清白呢!”此话怎讲?偏偏最后方轮到尖酸刻薄的黛玉,如何清白?这是作者有意之笔。黛玉这一人物可说是时真时幻,有时是弘皙替身,有时作为虚幻人物出现,在书中起着点情说事儿作用。黛玉在宝玉房中解九连环作戏(以通灵宝玉为题,用宝玉贯穿全书,解宝玉之谜如同解九连环),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戴。”宝玉听说,先便说:“什么花?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列位看官,看宫花送到最后,黛玉的两枝宫花竟是由宝玉“伸手接过来了”。作者借黛玉口在此故意遮饰一番:“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一般看官都会将目光集中在黛玉“酸性子”上面,忘了这花究竟是谁亲手接的,也忘了回前诗“不知谁是惜花人”。宫花送来送去,最后也只有宝玉是“惜花人”。那么,为何单单宝玉是“惜花人”呢?宝玉又怎么会来自江南呢?宝玉怎么会姓秦呢?难道这惜花的宝玉是位女性?

其实,宫花最后送到宝玉手里,才算是“清清白白”了:这个宝玉的真身就是江南曹寅嫡孙女。当年康熙对江南曹家“皇恩浩荡”,宝玉(曹寅嫡孙女)“衔玉而诞”,一出生便由康熙指婚给皇嫡孙弘皙。如此指婚还意味着将来要做大清国皇宫内院的女主人。因秦可卿影射传位密诏,与宝玉“衔玉而诞”对应,故宝玉可谓“姓本秦”。特表宝玉作为“惜花人”,是在泄漏宝玉真身为女性。如此泄漏此处只是初见端倪,后文还有“爱红”、“吃胭脂”、“调脂弄粉”、“理妆高手”等诸多“毛病”,看官一定要注意认清主人公宝玉性别才好。

其三,“谈肄业秦钟结宝玉”。既然秦钟代表康熙对皇嫡孙弘皙“朕所钟爱”,这“秦钟肄业”就说明弘皙虽被老皇帝康熙选定接班人,但继位大业最终没有完成。

“业师(康熙培养弘皙)于去岁病故。家父(胤礽)又年纪老迈,贱疾在身,公务繁冗,因此尚未议及再延师一事”。

“秦钟肄业”影射康熙培养弘皙做皇位继承人。从雍正继位时诸阿哥表现来分析,康熙众皇子应该知道老皇帝选弘皙做接班人。书中有影射之笔:宝玉(雍正)入梦,警幻携宝玉来至“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之地,众仙子(皇子)怨谤警幻,称所待之人是“绛珠妹子的生魂”。所谓绛珠生魂,指的就是黛玉真身原型弘皙。如此问题就来了,不是秘密立储吗?诸阿哥怎会知道的?应该说,康熙在两废太子胤礽之后,是秘密册立弘皙为储君的。此说有证:“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留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康熙子孙虽多,但可称嫡孙者,唯有弘皙一人。虽然是秘密立储,但康熙总该培养锻炼接班人吧!自康熙五十年后,弘皙“宫中养育”,应该一直在老皇帝身边。及至后文所谓“闹学堂”,应该是胤禛(宝玉)与弘皙(秦钟)一道上朝堂,众皇子发觉接班人原来是嫡孙弘皙,才使得众皇子炸了锅?

也正因诸皇子知康熙秘密立储内情,作为弘皙“继父”的胤禛就更知情了。因此,才有在康熙临终前遣走弘皙而“毒设相思局”。弘皙虽然被叔父抢了皇位,作为“皇子”却是无可奈何。当然,雍正抢来的皇位坐着也不顺畅,诸皇子多不服气,“幼主”雍正请弘皙(“宝钗小惠全大体”)来协理朝政。所谓秦钟结宝玉共同读书,可理解为弘皙与雍正共同治国――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不过,雍正万没想到十三年后遭到报应,竟然被自家亲人劫持,刺客暴力迫使雍正重写传位诏书,而后作了刀下之鬼。此正对应“早知日后争闲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其四,“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分析同一内容的两个回目,应该各有侧重。先一个侧重于“谈肄业”,这个则侧重于“宴宁府”。为何有两个不尽相同的回目呢?因为这“宝玉会秦钟”还隐有重大密情――秦钟不仅指人,还隐指传位诏书。

前有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那么,在所谓“宴宁府”中有凤姐儿一些话就话中有话了:“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就罢,竟叫这小孩子笑话我不成?”“他是哪咤,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再不带去,看给你一顿好嘴巴子!”此有脂批:“此等处,写阿凤之放纵,是为后文伏线。”伏什么线呢?

后文有宁府焦大醉骂一场:因贾珍不在家,先骂大总管赖二:“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使就派别人,像这样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把子的杂种忘八羔子们!”

这是在骂谁呢?也太狠了点吧!作为下人,夜里送客人算什么?况且所送的还是凤姐儿和宝玉这等主人。其实,焦大一点儿不过份,将“宝玉会秦钟”看成是准备当皇帝的人见传位诏书,则真相大白。应该说焦大是替作者在骂,骂的也正是“首罪宁”的马(富察氏)府之人。言中所骂“赖二”为“大总管”,正是影射“马二”(马武?傅恒?)为内侍卫总领大臣;不在家的贾珍隐指马齐。

那么,宁府鸿门宴中又做了如何罪该万死的事呢?别急,焦大还在骂呢:“蓉哥儿(马齐儿子?冯紫英?),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这应该是替雍正在骂。当年雍正夺嫡时马齐家可算是有功劳的。可十三年后雍正偏偏又死在这马家人手上。哪里有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理?分明是用“红刀子”影射“正红旗”,正是雍正自家人及“亲(qing)家”弑君杀父,后来反栽赃陷害“汉白旗”江南曹家。看那凤姐还要补描两句呢:“以后还不早打发了这没王法的东西,留在这里岂不是祸害?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谁说不是呢?

于是,特写将焦大拖往“马圈”。这下可连“大马”(贾珍)都骂起来了:“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脂批:“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以二句批书是假,聊慰石兄)。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真是说贾珍“爬灰”?不对!贾珍是做“保山”的,并不是自己要“二马同槽”。至于“养小叔子”,宝玉倒是凤姐儿的小叔子,可这“宝玉”是“通灵宝玉”,是传位密诏幻身,富察氏家(马家)女儿想当皇后是非养不可的!这正是老宝玉死了便冒出大宝玉,大宝玉死了又冒出个小宝玉,“宝玉无死”也正是这个道理!

其五,“冷香丸。”文中提到宝钗因病静养两天,特表宝钗之病:“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总不见一点儿效。后来亏了一位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脂批:“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幸而我先天结壮,还不相干,若吃凡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法,又给了一包药末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哪里弄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了。”

没必要研究“冷香丸”用什么稀奇古怪的配料,单就这先天热毒在宝钗身上,就可知宝钗“体丰祛热”像杨妃是为何――雍正太宠信弘皙。既然是“热毒”,当然要用“冷香”来对应。脂批亦对“冷香丸”说明来历:“卿不知从哪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这就把弘皙如何“一冷入空门”的底细给端出来了(详见柳湘莲之文)。

不管怎样难配,这等“冷香丸”还真就“配成了一料”,就在那“梨香院树下”(“梨香院”即弘皙军机大臣官邸)。难怪有人念佛说“真巧死人了!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呢!”是无巧不成书?还是弘皙这家史太奇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