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俩红草根儿
俩红草根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90
  • 关注人气:3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却是无山无崖无石峰

(2014-01-09 08:40:57)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曹雪芹

弘皙

红学

文化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既熟悉又陌生,似曾相识又隐隐约约。红楼一梦,作者用游戏笔墨,记述了其藏身修书的地方。虽说无稽,反而可考。青埂峰一直备受探究者关注,今笔者与大家一道共同认识一下。  

大荒山,所谓“荒”,顾名思义:荒芜,荒废。荒亦指远方。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城上高楼接大荒。”再就是逸乐过度,放纵之意。《史记、吴太伯世家》:“乐而不荒。”那么,这大荒山就《石头记》来讲,其意则隐含作者过去曾“上赖天恩,下承祖徳,锦衣纨绔,饫甘餍美。”而今日则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风尘月夕,阶柳庭花。”  

无稽崖。这“稽”字,一作考证,考核解。《荀子·正名》:“无稽之言。”作者借女娲炼石这一神话传说,引出成书根由。用亦真亦假,梦幻文笔,隐说真情。若要考究,只能是介于有无之间,似有若无,不可绝对而言。二作计较,争辩解。《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这一层意思在《石头记》中则有作者看破红尘,隐身于世外桃源中,潜心修书,与世无争。三是作至、到讲。《庄子逍·遥游》:“大浸(大水)稽天而不溺。”四作合、相合解。《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我们根据这几方面意思,来看作者亦真亦幻之笔、游戏笔墨之文,应该是在隐说没有与这里相重合的其他地方,这里的环境是独有的。这“崖”字,一指山或高地陡立的侧面。二指岸边。三指边际,尽头。《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由此可见,《石头记》中的无稽崖,真意不全在陡峭上,岸边,尽头也可应谶。  

青埂峰,“青”,作颜色解释。一指蓝色,二指黑色。古有:青是蓝色,苍是深蓝,碧是浅蓝,本是有分别的。但有时也混用。青天又叫苍天,也叫碧落或碧空。青草又叫碧草,青苔又叫苍苔。绿色和青色距离较远,混用的情况较少。绿草指嫩绿色的草,与青草的意义不尽相同。“埂”,古汉语中一作小坑,二作田塍(塍指田间的土埂);现代汉语中一为田间稍稍高起的小路,二为地势高起的地方。这青和埂放在一齐来形容峰,我们从作者用笔上,就可分析出所谓的青埂峰,并非陡峭山峰,而是一个长满绿树青草的隆起之处。并且有高有低,错落相差。应该与文人墨客笔下的洞庭山一般,号称七十二峰,其实,就是众多隆起的土峰,长满翠竹。然而却早已名扬天下。  

综上所述,我们将《石头记》作者在介绍成书根由时透出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进行综合分析,则可得出以下结论:其山、崖、峰概念相似,用在一起来隐说著书地,纯属游戏笔墨。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不要把目光死盯在山的高低上,关键要看前边划定范畴并起形容修饰作用的“大荒、无稽、青埂”六个字。因此,作者的藏修地从字面上讲,应该是曾历尽繁华,后来荒芜黜废。并且世上很难找到雷同的一地方。从自然环境而言,草木茂盛,凹凸不平,依山傍水,应该是藏修地的大概轮廓。  

下面,将书中有关居住环境的描述提取出来,从细微处洞察这“藏修地”。脂批:“诸钗所居之处,若稻香村、潇湘馆、怡红院、秋爽斋、蘅芜院等,都相隔不远,究竟只在一隅;然处置得巧妙,使人见其千丘万壑,恍然不知所穷。所谓会心处不在乎远,大抵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全在人之穿插布置耳。”这是在表述怎样信息?吿诉读者这是在玩文字游戏。在重笔描写大观园景观的“试才题对额”一节中,脂批相当细致。认真理解批语,对了解作者笔下描述的“大观园”有醒目作用。

再见一批:“特为青埂峰下——凄凉与别处不同耳。新奇希见之式,花样周全之极!然必用下文者,正是作者无聊,换出新异笔墨,使观者眼目一新。所谓集小说之大成,游戏笔墨,雕虫之技无所不备。前金玉撰文,是否可考,可谓善戏者矣,又供诸人同同一戏。妙极!正篆。今则从俗花样,真是醒睡魔。其中诗词雅谜,以及各种风俗学问,一概不必究,只据此等处便是一绝。”我们根据批书人的提醒,来细谙园中诸景。  

潇湘馆——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乍一看,作者笔下的潇湘馆,因竹而得名。仔细推敲,这“翠竹”却是另一番情景。试思,真正的竹林,是不可能长在水中的。作者故意引水“盘旋竹下”,只能是在用游戏笔墨,将千百竿芦苇幻笔写成了“翠竹”。不然的话,真正千百竿翠竹林,“一隅”之地怎可生长呢?这正符合作者提示的“看书要看书的背面,方是会看”。即正面写的是翠竹,背面则是芦苇。  

稻香村——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这田园风光,土墙土井,茅屋草舍。再有“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来提示。范石湖,宋代诗人范大成(号石湖居士),著名田园诗人,晚年作《四时田园杂兴》。描写农村生活及景物,为人传诵。我们可以想象,稻香村应该是旷野中的自然风景,不可能是都市中的花园。因此,稻香村就是作者隐居处的田园风光。

怡红院——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芭吐丹砂。书中对西府海棠重笔叙述: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哪里有这样妙的?这叫女儿棠,乃是外国种,系出女儿国,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据《乐亭县志》载:(林业、花类)“海棠:有四种皆木本,花如胭脂,柔枝长蒂,花色浅红者,名垂丝海棠。枝梗略坚花色稍红者,名西府海棠。有生子如木瓜可食者,名木瓜海棠。有花色如榴而生于枝木者,名贴梗海棠。”哪里是什么“外国种”?这里曾是孤竹国旧地,说明作者在游戏笔墨。  

蘅芜院——过荼蘼架,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作者一节生花妙笔,随后便是实情实景——蓼汀花溆,薜荔藤萝,尽是异草野花:杜若、蘅芜、茞兰、清葛、金簦草、玉路藤、紫芸、青芷、藿蒳、姜荨、纶组、紫绛、石帆、水松、扶留、绿荑、丹椒、蘼芜、风连等。我们细看这些名字,大多是草药类,其余则是海水中生长的海藻、海菜及珊瑚。按蘅芜院的景物说,地处海边,有沙滩水草,以及各种可入药的野草。若定位的话,这蘅芜院只能是在海上或是在海边。  

芦雪庵——“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芦雪庵即景联诗一节,宝玉踏雪寻梅所作。作者借贾母赏雪道出:“这才是十月里的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着呢。”十月里才开始下头场雪,大概区域应该在我国冀东地区。而这芦雪庵顾名思义,应该是一片芦苇塘旁的茅庵。秋后苇花雪白,随风飘摇。到了冬天,才是收割芦苇的时候。书中按表: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如此看来,该处应该在渤海湾。  

凹晶馆——“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院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作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便说俗了,不大见用。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我们来看这话中有话的文字。先一句“盖这园子就有学问”应有所指。山水所在,自然天成,怎么能说成是“盖园子”呢?这“学问”又从何谈起呢?看来这“盖园子”应是作者为园子定名,而学问则在于作者幻笔奇妙处。其中“古砚微凹聚墨多”句,让我们联想到“凹晶馆联诗,”是诗文“内容”多呢,还是表露“真情”多呢?应该也属即景联诗。再看书中叙述:“在此山怀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题其额曰‘凹晶溪馆’。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故只有两个老婆子上夜。”结合脂批我们就会发觉,这“高则为‘山庄’,洼则为‘溪馆’,退步即是。”就是作者在游戏笔墨。  

秋爽斋——“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在这一回中有“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和“桂花糖蒸新栗粉糕”以及“园子里新结的果子”一说。从这些物品来看,应该说“园中”物产比较丰富。描写诸钗“弄水戏鱼”,“赏花游玩”时,借王夫人一句“这里风大”,隐说“园中”气候与环境。  

藕香榭——“芙蓉影破归兰浆,菱藕香深写竹桥。”这“黑漆嵌蚌”的对子见于藕香榭柱上。书中按表:这藕香榭盖在水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相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有曲折竹桥暗接。作者在描写众鸟戏水时,提到“鸥鹭”,意在对“园中”实景补充说明。这两种飞鸟,多见于海边。  

前文笔者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细谙了书中隐说作者著书地的相关文字。应该说,笔者所提取的这些景物描写,都是作者有意刻划叙述的。究其真意,作者就是在故意泄露“藏修地”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笔者在《乐亭县志》对石臼坨的记载中也曾见到,说明石臼坨就是作者用游戏笔墨写成“大观园”的原型之一。而乐亭石臼坨虽然有“仙山”、“神山”之称,实际上不过是渤海一隅荒岛沙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