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谜案之九: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2013-07-24 08:25:01)
标签:
弘皙曹雪芹石头记红楼梦清宫谜案文化 |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话题见脂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谁是秦可卿?相信读者必有是问。恰似昙花一现的秦可卿,给读者留下太多谜团。出身养生堂,却有皇帝一般的大殡发丧;生得形容袅娜,竟是集宝钗黛玉之美于一身;没什么大不了的病,却是治得病治不了命;不仅涉及“药案”,还牵涉“脉案”。所有这些矛盾线索,都使得秦可卿这一人物很难定位。其实,要解开秦可卿之谜,先要了解作者隐笔记述家史的笔法——“一击两鸣”、“一声而两歌”、“正邪两赋”、“阴阳一身”、“八字乃上人之圭臬铭于五中”。正所谓: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纵观全书,作者描绘人物可谓登峰造极。然唯独在描述秦可卿这一人物上却是模棱两可,看官见不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就给追究人物原型增加了难度。不过,越是显而易见的“荒唐”,就越容易吸引看官探寻的目光。具体分析这部谜书,著书人用笔绝不浪费。那么,为什么会推出空壳式的秦可卿这一人物呢?正所谓虚虚实实,看官要看作者用笔的目的。应该说,秦可卿之文,著书人的着重点并不在刻画人物上。作者是要通过秦可卿这一虚幻人物,来泄露鲜为人知的红楼密情。也就是说,作者要借用秦可卿来说“点情说事儿”。既然如此,看官看秦可卿这一人物,就只能按作者提示,“取其事体情理”。
写在秦可卿人物笔下的“事儿”有两条主脉:一个是“病”,一个是“死”。著书人将“史笔”幻成脂粉文字,将多个历史人物用幻笔夹写在难辨真身的秦可卿名下,使得好事者去对号入座时走投无路。同时,作者“久藏微露”,虽删而未删,却是用画龙点睛之笔一言而定乾坤。
通过解读红楼真故事,可见著书人在借秦可卿之病来对应康熙临终之病,借秦可卿之死来对应康熙之死。同时,秦可卿笔下所代指的真身原型,还有著书人弘皙、皇帝雍正、刺杀雍正的刺客等。
一、魂托凤姐代传位
在“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回结尾,作者称林如海身染重疾接黛玉回乡。此处加批:“此回忽遣黛玉去者,正为下回可儿之文也。若不遣去,只写可儿、阿凤等人,却置黛玉于荣府,成何文哉?故必遣去,方好放笔写秦,方不脱节。况黛玉乃书中正人,秦为陪客,岂因陪而失正耶?后大观园方是宝玉、宝钗、黛玉等正经文字,前皆系陪衬之文也。”
何为“毒设相思局”?对应回目,虽说明面上有凤姐设计害贾瑞之笔,但这里“遣走黛玉”亦可谓对应之笔。看此脂批前后两问便自相矛盾。明言遣黛玉是为可儿之文,便透出故意遣走黛玉之嫌。再加上口称不因陪失正,实际上遣走的黛玉是正,下文所写可卿为客,恰恰是因陪而失正。
今解红楼真故事,黛玉为作者弘皙替身,凤姐为雍亲王胤禛替身,所谓“遣走黛玉”,实际上是康熙临终前弘皙被胤禛遣出京城去东北祭祖,形成康熙无法将皇位传与弘皙这等“相思局”。然后,胤禛方有“弄权铁槛寺”、“协理宁国府”,夺嫡继位登上皇帝宝座。
书中交代: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领侍卫内大臣总管)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熏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倒何处,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看官万不可将此情当梦境。所谓“梦幻之中见真情”。谁来托梦?回想脂评“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应该说这“托梦”者就是老皇帝康熙。所托何事?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永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康熙临终前会托付胤禛什么呢?当然是传国大业。康熙选定的继位人弘皙被胤禛遣出京城去东北祭祖,老皇帝临终前必须要对大清基业有所交代。于是,只能将传国大计先委托胤禛,嘱托代其传位。史料记载康熙临终将顺治留下的念珠传与胤禛,也可佐证是让胤禛代父传位。若是康熙直接传位胤禛,就应该用传位诏书而不是念珠。
二、贾家后事早安排
替贾家安排后事的秦可卿还会是康熙吗?从所安排内容分析,当然不是了。康熙临终,关心的是传国大计,只要大清江山传与“以朕心为心者”弘皙,老皇帝心愿也就了了。这安排贾家后事的会是谁呢?
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可能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分析盛衰之文,可见贾家后事对应弘皙辞官归乡前已将后事安排妥。作者在此借秦可卿之口说出,要问这秦可卿是谁的话,也只能将其定位于弘皙。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应该理解为清皇陵遵化东陵)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母、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竟,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上述这些安排,虽然是以托梦的形式叙述出来,若是结合红楼真故事来讲,必然是事先准备好的。清朝进关后,实行旗人圈地制,即在京畿五百里内,圈地给旗人及八旗军队给养之用。在京东地区,出现了许多“皇粮庄”。书中宁府庄头乌进孝,年关到宁府送年货一节,足可说明所谓贾家在京东皇粮庄的势力范围。北有山区山珍野味,南至渤海鱼虾蟹贝,中有粮菜鸡鸭猪羊,整个京东地区物产应有尽有。又借乌庄头之言语,讲出所谓荣府有更多的田庄地亩。
弘皙替身贾雨村,罢官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喜悦自若,交待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插妥协,却又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由此可见,弘皙辞官归乡来到乐亭“皇粮庄”,在当地来讲仍是高不可攀的名门望族。正如“史太君”在掰谎一文中所讲“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自称中等人家,不过是与原在京城比较而言,在财富上仍然是富甲一方。(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