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谜案之八:梦中缘情为何物
(2013-07-17 08:48:16)
标签:
弘皙曹雪芹石头记红楼梦清宫谜案文化 |
二、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谁是薄命女?谁又是薄命郎?虽然书面讲英莲与冯渊一对“冤孽相逢”,背后真情仍在影射康熙传位诏书来龙去脉。
先看英莲: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影射雍正六年查抄曹家),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时,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影射雍正十三年),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从胎里带来的(就差直言传位诏书了)。
再看这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是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长到十八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脂批:最厌女子,仍为女子丧生,是何等大笔!不是写冯渊,是写英莲。]这也是前生冤孽(影射雍正夺嫡继位),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接男子,也再不娶第二个了[脂批:虚写一个情种。]
应有疑问:这康熙传位诏书既然成为了“前生冤孽”,到了雍正十三年还翻腾出来作什么呢?原因很明显,雍正恰恰在位了十三年,这就意味着雍正帝龙驭上宾后,有人要拿圣祖康熙帝遗诏来“正大统”。
史学界将康熙传位列入三大谜案,对雍正夺嫡有许多论述。今解红楼真情,也足可断定雍正绝非康熙选定继位人,难怪雍正另选陵地,不愿去给先皇“顶脚”。然雍正无疾暴死,如何传位乾隆至今却未见一点微词。乾隆竟让父皇雍正之死成为千古疑案,从这一点就说明乾隆大不孝。所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乾隆为何不让父皇死个明白呢?乾隆继位真的没毛病吗?为何书中透出在雍乾交替时有人搬出老皇帝康熙的传位诏书来呢?
正因为乾隆弑君杀父篡夺皇位,才会有人要用康熙传位弘皙密诏来正大统。书中将如此“逆案”称为“葫芦案”,作者弘皙替身贾雨村称为“葫芦僧”,因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方有所谓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薄命女即弘皙王妃曹氏,因被栽赃陷害与雍正被刺有牵连,被迫自尽于禁所。薄命郎即弘皙,虽两番被秘密立为储君,却两次与皇权擦肩而过,造成“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的结局。
三、金玉良缘互比通灵
从书正面来看,宝钗与宝玉开始并没有结成金玉良缘。为何二人却在一起比通灵呢?通过解读书中人物原型,宝钗作为弘皙“光灿灿胸悬金印”时期替身,与“衔玉而诞”的江南曹寅嫡孙女替身宝玉,早在“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处,因天作之合喜结金玉良缘。书中所谓的比通灵,书面是金娃与玉郎,谁是金娃?谁是玉郎?宝钗佩金锁,书面却是女子;宝玉佩宝玉,书面却是公子哥儿。如此阴阳互幻,乾坤颠倒,非睁大巨眼难见背面真情。看二人相对之情太过荒唐,实际上二人已经是两口子。比通灵是人家两口子之间在比。不然的话,宝玉作为纨绔子弟,可以干些令人难解的荒唐事儿。然宝钗庄重沉稳,大家闺秀怎可同流合污而大解排扣呢?
弘皙作为首辅军机大臣,掌管军机处军机大印。所谓金锁(璎珞),应该影射首辅军机大臣佩带的军机印钥。有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这璎珞属玉饰,錾在金器上便成为金镶玉,影射金玉良缘。从仕途爵禄来看,璎珞若錾在金器上便表示由首辅军机大臣登上金銮宝殿。从此也可见“宝钗待选”真谛,即是被雍正帝选定继位储君等待继位。
江南曹寅嫡孙女因“衔玉而诞”,在十六岁上与“待选”皇位的弘皙完婚,所佩“通灵宝玉”,影射康熙传位秘诏:“一除邪祟”,影射康熙传位诸多传说;“二疗冤疾”,影射胤礽两次被废含有冤情;“三知祸福”,影射胜者王侯败者贼。
弘皙夫妇互比通灵,是在圆明园附近雍正所赐军机大臣府邸(梨香院)。弘皙养病在家,曹氏自郑家庄王府前来探视病情。这时的曹氏身怀有孕,正是因为怀上了小“宝玉”,符合“有玉才可正配”的册封条件,方有曹氏用小“宝玉”与弘皙比通灵。曹氏后来生下世子,才可册封正室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