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母“掰谎”看作者“泄真”
(2012-07-28 12:01:36)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地方戏曲泄真情
乐亭县素有“文化大县”之美誉。究其渊源,早在清代,士族大户皆重视教育,兴建学堂。此外,“乐亭皮影”、“乐亭大鼓”两种地方戏曲都发祥于乐亭,流传至今。这些都与探究《红楼梦》真情相关吗?当然,任何可以借鉴的个性存在,都可成为著书人泄露真情的隐述对象。在“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一回,著书人便对“乐亭大鼓”这一地方性曲艺形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为提醒读者,还在回前特意加批:“首回楔子内云:古今小说‘千篇共出一套’云云,犹未泄真;今借老太君一写,是劝后来胸中无机杼之诸君子,不可动笔作书。”说明老太君破陈腐旧套明显在泄露真情。究竟老太君所破的“陈腐旧套”是什么呢?细读书文,便会发觉所谓的“陈腐旧套”,是针对“乐亭大鼓”鼓词而言的。因书中自然无法提“乐亭”二字。但是,这大鼓书通过老太君一番直言道“破”,便使了解“乐亭大鼓”的读者知道这“千篇一套”的内涵。文中不仅隐含“乐亭大鼓”内容,还特笔描述击鼓套路:“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如此评说“乐亭大鼓”鼓点儿,可谓大师手笔,甚恰!
可以肯定,这是作者在“卖弄家私”,将真故事背景移到“败落”后的所谓“原籍”,也就是旗人封地——“皇粮庄”。为什么说是败落后发生的故事呢?书中写老太君掰谎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着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得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这掰谎之言,已将贾家回归“原籍”之情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