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幻情榜”原来是这样的(连载之一)
(2012-03-09 09:05:56)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警幻情榜----书面人物与生活原型对照之演员表
“警幻情榜”一说见于脂砚斋评语。过去有以为“情榜大似《水浒传》的石碣,又似《儒林外史》的幽榜”。其实不然。客观分析《红楼梦》隐笔记述这一奇特文笔,如此理解与评书人原意应该是背道而驰的。脂评在宝玉自谓“须眉浊物”处有批:“这皆宝玉意中心中确实之念,非前免强之词。所以谓今古未有之一人耳。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委婉之意,皆今古未见之人,亦是未见之文字。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恰好只有一颦儿可对。令他人徒加评论,总未摸着他二人是何得脱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余阅此书,亦爱其文字耳,实亦不能评出此二人终是何等人物。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这所谓“情榜”排列出来会是何等模样?既便是列出一些情与不情的“情榜”来,也只能是如脂评所言:“自在评痴,亦属囫论不解。”有人根据书中金陵十二钗正副册,认为“情榜”与十二钗册子相关联。请参看脂评:“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去秦可卿有七,再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的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义。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而已,馀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茜雪、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后又接批:“前注副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
后面评语是在为前批作修正。因为前批“副十二钗”明显与书中隐含不符,批书人才有“芳讳”一批。看来这是采用了一惯的“出谜”之法――故意暴露疑点。今解真情,金陵十二钗副册之人应属“通灵宝玉”幻身,既指人又含物。作者仅在“册籍”中列举了一个香菱,又在批注中补叙了应列为“副册之首”的英莲,这二人竟然却是一身,又都因“舍我罢”一类疯话令人争来夺去,明显在映射传位诏书。后来又用尤二姐、尤三姐一对尤物隐含传位诏书,则表现得更加露骨。因作者不可将这些幻物之人列进“册籍”,倘若全部列入,势必泄漏天机而穿帮。再者说,用何幻笔可写出十二个隐含传位诏书的人物来呢?
所谓金陵十二钗,一是对应清廷宗室内部的十二等级爵位;二是对应雍正朝创立军机处的十一位军机大臣。十一位军机大臣再加雍正帝,可说是全国领导核心。著书人弘皙作为“正册”之一,因历史被泯灭才著写“金陵十二钗”来补记。既然写作“十二钗”,可正册画面、判词又为何单单十一册呢?有人会说在首册写了钗黛二人,加起来恰好十二人。这是在自欺欺人,太简单,太表像了。其实,这才是作者所谓“荒唐”所在――特缺少这一册,只可理解为对应作者历史被删。因此,才有“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也就是用林黛玉和薛宝钗作替身来补记历史。十二钗副册对应秘密立储的传位诏书,作者将这“通灵宝玉”幻入人形,来隐说传位密诏的来龙去脉。十二钗又副册则对应丫鬟等下人,同时也以仆代主,用来隐述下人所侍奉的主人。
真不愧文学大师、天下第一才子!既要泄真,又要隐笔,怎样妙笔来“补记”这那段历史呢?书中提到《西游记》,那就学孙大圣,多拔几根猴毛变出他一群“美猴王”来。红学世家张爱玲称为“分身术”。其实,作者是将人物分解成多个“侧面”,再给这些个“侧面”安排一个“替身”演员。如此将所有替身捆起来看不就成了吗?慢下断言,作者还有另一妙手儿:这些替身不仅用来饰演一个人物,同时还作为其他生活原型的替身。这下到书中去找吧!谁是谁?通过这一解释,相信读者朋友再不会冒然请问书中人物是谁了。
正因如此,所谓末回“警幻情榜”,应该是将书看透后的“真情榜”,是作者采用幻笔隐述真故事的“演员表”,是解开全书谜底的“密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