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红楼梦中人(七)

(2012-02-14 09:25:31)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

弘皙

红学

文化

 第五讲:从《石头记》到《红楼梦》的创作历程

作者开篇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至细谙成书根由,有“改《石头记》为《情僧录》”;有“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有“曹雪芹披阅增删题阅《金陵十二钗》”;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最后还有“空空道人把《石头记》交曹雪芹,曹雪芹便替他传述”。

看似交代很清楚,实际却非常囫囵。“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音,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传粉,千皴(cun)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ku)剖(pou),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作者之笔如此奇妙狡猾,难怪观红楼者见识各有不同。

弘皙“金蝉脱壳”诈死归隐

弘皙自乾隆初年被“打曹惊蛇”辞官出京,“反认他乡为故乡”落户在所谓“原籍”乐亭。俗语说“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因弘皙知道乾隆如何“弑君杀父”篡多帝位,掌握这等密情当然要“食密情果”。于是,在乾隆四年(清史记载弘皙逆案)乾隆终于要向这“二哥哥”下手了。

作者在书中交代:参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

来看清史对“弘皙逆案”相关记载:四年九月,乾隆以“诸处夤缘,肆行无耻”的含混罪名,将奉差在外的正黄旗满州都统弘升革职锁拿,“押解来京,交宗人府”。“伊所诌事之人,朕若宣示于众,干连都多,而其人亦何以克当。故朕仍尽亲亲之道,不肯暴扬。”这是“福宁首告弘皙一案”事发之起,并告戒说:“此后王公宗室等,当以弘升为戒,力除朋党之弊,念切国家,保全宗室之颜面。”

十月初,宗人府议奏,康熙帝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与其子辈弘皙、弘升、弘昌、弘皎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议请分别予以惩处。乾隆称允禄“惟务取悦于人,遇事模棱两可,朕上年即已闻知,冀其悔悟,渐次散解,不意至今仍然固结”。“朕看王乃一庸碌之辈,若谓其胸有他念,此时尚无可料其必无。”弘皙等人“见朕于王加恩优渥,群相趋奉,恐将来日甚一日,渐有尾大不掉之势,彼时则不得不大加惩创,在王固难保全,而在朕亦无以对皇祖在天之灵矣”。弘皙“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本年遇朕诞辰,“乃制鹅黄肩舆一乘以进,朕若不受,伊即将留以自用矣”。

不久,从事邪术的巫师安泰在受审中供出弘皙曾向他问询“准噶尔能否到京,天下太平与否,皇上寿算如何,将来我还升腾与否”等语。乾隆据此认为他“心怀异志”,“其所询问妖人之语俱非臣下所宜出诸口,所忍萌诸心者,拟以大逆重典,以彰国法,洵属允当。”又发现弘皙曾“仿照国制”,在府中擅自设立内务府下属机构会议、掌仪等司。

将书中贾雨村之罪与清史弘皙之罪对照,便可见是遥相呼应之笔。再加回目中“夤缘”二字就写在逆案开端,真让人佩服作者何等大法手眼!

弘皙真的被乾隆以“谋逆”罪圈禁了吗?

前面讲过,弘皙在乾隆初年便被乾隆挤兑辞官归乡。这一点,从乾隆一上台就将雍正朝创建的军政中枢军机处撤销来分析,也可说明乾隆是针对弘皙这位首辅军机大臣下的杀手锏。那么,从贾雨村被参之罪来分析,亦可说明这是弘皙辞官归籍之后。也就是说,弘皙在乾隆四年被参“谋逆”时,早已经辞官归落在所谓“原籍”乐亭“皇粮庄”了。

考乐亭地方志,有原收藏于民间《乐亭县志》,《志》中有“城内李氏”一族家族谱牒。李氏族中藏有四十六道圣旨,族中关键人物李兰,仕途为官曾经“十二连进爵”,最高至一品大员,大学士(雍正朝)。李兰在乐亭可谓名声显赫,据说是因“不合时宜被劾归”。还有说李兰曾为弘历侍读(也有称做过弘历老师),弘历当了皇帝,诏李兰进京做官,李兰进京途中突然病故,有称李兰是被吓死的,原因是李兰曾经在教弘历读书时用脚踢过弘历。今考究李兰家族谱牒,可以断定作者不仅用《石头记》来补记被泯灭家史,还用了同样手笔将一部分家史补记在地方志中。

李兰被诏进京,途中突病归西,说明什么呢?

“金蝉脱壳”。乐亭李兰进京途中突然病逝,分析起来很是“荒唐”,这便与《红楼梦》“满纸荒唐”遥相呼应。同时,还与书中人物王子腾进京途中突然病逝同病相怜(连)。王子腾本是九省督捡点(九门提督),应该是武官,可偏偏皇帝下谥号“文勤公”。真可谓“荒唐”对应“荒唐”之笔。

究竟弘皙诈死归隐藏身何地呢?

作者自云后半生“茅椽蓬牖,瓦灶绳床,风晨月夕,阶柳庭花”。来看开篇介绍:“甄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qi),不觉朦胧睡去。”这“手倦抛书”何意?《增补重订绘图千家注释》题《水亭》诗:“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作者惯于借典寓真,此番风光应该是对藏修地的隐述。

无独有偶,书中写贾雨村归乡后:“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一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这就是所谓“智通寺”。作者在此批注:“谁为智者?又谁能通?”看来,这便是作者藏身之所在。那么,这等“村野风光”又隐述何地呢?续书有“昧真禅雨村空遇旧”,可谓是对此“风光”的补叙:“且说贾雨村升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一日出都查勘开垦地亩,路过知机县,到了急流津……

何为“知机县”呢?何为“急流津”呢?针对归隐地而言,“知机县”理当视作作者归乡所在之地。从急流津“风浪顿起”来看,又与海潮涨落形成海沟相符。

所谓“藏修地”一说,是笔者根据作者亲友寄怀诗“多情再问藏修地,翠叠空山晚照凉”而来。在作者亲友寄怀诗中有许多隐露作者藏修地环境的描述。比如爱新觉罗·敦敏(17291796)《西郊同八游眺兼有所吊》:“秋色招人上古墩,西风瑟瑟敞平原。遥山千叠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野水渔航闻弄笛,竹篱茅肆坐开樽。小园忍泪重回首,斜日荒烟冷墓门。”还有张宜泉《晴溪访友》:“欲寻高士去,一径隔溪幽。岸阔浮鸥水,沙平落雁秋。携琴情得得,载酒兴悠悠。不便张皇过,轻移访戴舟。”以及《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雨色,墙颓可见补云阴。蝉鸣荒境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等等。从作者亲友众多诗文就可看出,作者家败归隐著书之“黄叶村”的环境,应是在海边或是海岛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