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是原创作者幻身(一)
(2011-09-18 08:46:17)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妙玉补记弘皙历史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这一人物作者用笔不多,但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却相当深刻。也给解读真故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虽然妙玉有千奇百怪的疑问在身,仍可在妙玉身上看到著书人弘皙的影子。如文墨极通,经文也不用学,模样又极好,被称为诗仙,常赞“文是庄子的好”,并精于茶道。所有这些特别之笔,都在隐露作者的文采与博学。有人会问,妙玉是一“道姑”,怎么能与作者扯到一起了呢?该有此问。作者采用了“阴阳互换”法,正面描写的是美女,反面隐写的是理亲王弘皙。不要只看此书的表面,此书表里皆有寓意。用作者提供“风月宝鉴”来辨别这神秘道姑,便可见妙姑就是著书人幻笔写来做弘皙替身的。
凭什么说书中的妙玉隐指作者呢?今解真情,可先作反思:又凭什么世上会有妙玉这样的道姑呢?作为谜书,就是要将一切疑问视为谜面,然后解开每一个谜面的谜底。这些谜底就好比涓涓细流,将众多谜底汇聚起来,便会形成一股洪流(弘皙)。试想,若求真儿,一些个这样那般的遐思趣说,都因无有确凿证据而显得牵强无力,站不稳脚跟。今将众多乱麻捋出头续,拧成一股绳,相互佐证,连络有亲,就不能不承认它有无穷魅力。
妙玉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有着特殊的身份,更有奇特的性格。看起来很怪僻,可说是作者为隐述真情而创作的特殊人物。若说世上有或是没有这样原型真身,一味追究可算离题太远了。这也正是著书人对事不对人隐笔手法的具体表现。妙玉出场仅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暗出一次;“品茶栊翠庵”正式出场,可说是妙姑大戏;“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送生日贺笺暗出一次;“凹晶馆联诗”,最后出来收场;续书有妙玉遭劫,可说是归宿。下面,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妙玉综合起来,看妙玉这替身是怎样补记弘皙历史的。
一、奉诏进园藏玄机
来看《红楼梦》中对妙玉进园的描述: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做的二十份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促的这位姑娘亲自入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术,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净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接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脂评:“补出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洁。”
世上竟会有此等道姑?比金枝玉叶尚要高贵三分?按所谓“推背图”之说,用“风月宝鉴”照看便知端倪。书中将雍正寝宫皇家御园圆明园拟写为大观园,此处用建大观园访聘各种人等来隐述雍正即位之后对朝廷进行组阁。书中多次提到“十二”,并有“十二钗”之说,实际是在对应清宗室内部的十二等级爵位。
从历史角度看,雍正继位之初,因其继位令朝臣怀疑,初期便经历了“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的过程。康熙众多皇子对这“夺嫡”当上的皇帝公开表示不服。虽然雍正将反对派代表八阿哥任命为首辅大臣,并特封其子弘旺为贝勒(在众多皇侄中高人一头,仅次于郡王弘皙),朝中局势仍不乐观。弘皙作为康熙皇帝精心选育的接班人,皇位被叔父胤稹夺去,可以想象他的心态如何了。因此,著述人按弘皙这一特殊时期的心态特点,幻笔塑造了妙玉这一古怪奇特的人物形象。
著书人在介绍妙玉出场处,有脂批道:“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这首先就说明在雍正继位之初,弘皙见皇位被“继父”所占,只能无可奈何。因此,便置身世外,不去理会。然而,因康熙根本没有想传位与雍正,也就没有对其进行治国方面的培养,以致于虽得了皇位,却有点拙襟见肘。在探春持家文中,虽写探春“兴利除宿弊”,却是宝钗“小惠全大体”。这是隐述雍正继位后推行新政,出谋划策劝服三四代老臣的却是弘皙。
雍正当然知道弘皙的才干,因此才有“姨娘(雍正齐妃李氏与弘皙继母李氏为苏州李煦家亲姊妹)亲口嘱托我三五回”之说。书中写宝钗先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后来还是以大局为重,小惠全大体:如今他(弘皙)既有这个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臂膀,我(雍正)也不孤不独了。按正理、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与太太的事也有些益。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看了。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对咱们的恨暂可解了。如此看重之人,怎可不用?
写妙玉进园,还有关键一句: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传位诏书),去岁随了师父(康熙)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康熙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弘皙)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净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
对应清康熙史,康熙在六十一年四月十三至九月二十八日去热河避暑,并到木兰围场行围。此行便有弘皙相陪,应该是康熙帝在传授治国之道,培养接班人。回京后,康熙死于十一月十三日。据考,康熙死时弘皙不在京城,正是“返乡”到东北先皇陵祭祖,因而错过传大位的机会。所谓“不宜回乡”便是对应于此。再说“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句,属囫囵语。首先说明弘皙若是一直都在康熙身边的话,便可继承皇位。再就是因康熙死时,选定的继位人弘皙不在身边,无法正常传位,只好先嘱托弘皙继父胤稹代传。然皇权诱惑力太大,这皇位胤稹自己坐上了。这也是一种结果。雍正继位后,重用弘皙并准备将大位相传,自然也是一种结果。
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来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脂评:“补尼道一段,又伏一案。”
从著书人“又伏一案”之批来看,可只写妙玉进园隐含真情不止一处。因著述人打破时空概念,又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解读真情便应对不同时期的主人公历史。最后“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召请之说隐含有二:一方面,映射雍正继位后,封八阿哥、十三阿哥、马齐、隆科多为四大辅臣,封弘皙为多罗理郡王。弘皙爵位仅次于四大辅臣中的亲王,成为皇族中的佼佼者。后来,便扶摇直上,封亲王成为首辅大臣。另一方面,说明雍正帝在圆明园寝宫建立军机处值房,召弘皙入值为首辅军机大臣。再一方面,雍正帝暴亡后,弘皙无奈被迫辞官,回到所谓原籍旗人封地“皇粮庄”。后来乾隆召弘皙进京。弘皙途中诈死归隐到海上孤岛石臼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