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89)
(2011-08-18 07:54:26)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讲到凤姐弄权铁槛寺,只要掌握作者幻笔手法,便可从文中见到回目所称的“弄权”绝不仅仅在于文后那一笔交待。真正的“弄权”应该是刺杀雍正帝前逼迫写下传位诏书。
书中以“宁府送殡”为背景,夹写刺杀雍正帝的细微情节。从某种含义上讲,这也正是“送殡”的序幕。首先描写众人进入所谓“农庄”,然而庄农动用的锹、撅、锄、犁等物宝玉却未曾见过。这宝玉指谁?真的连“农具”都不认识?不可能的。在宝玉叹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处有批:“聪明人自是一喝即悟。”悟出什么来?应该是那“农具”有问题。后文有“鸿门宴”戏弄刘姥姥(雍正替身),其中特给刘姥姥的“筷子”便是夹手指用的夹棍,想来这些“皆以为奇,不知何项所使”的东西应该属刑具吧。写到宝玉动那纺车,一个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来乱嚷:“别动坏了!”宝玉则忙丢开手并陪笑。此又有脂批道:“一忙字,二陪笑字,写玉兄是在女儿份上。壬午季春。”这是在隐说何情?应该是透露雍正被诓入马家事先安排好的陷井,猜测可能是圆明园内的西洋迷宫。
作者将雍正的立储遗诏幻笔写成秦钟,一会儿是人,一会儿又是诏书,一会又幻笔写成为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怎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这宝玉真是看上那所谓“二丫头”了吗?怎么可能呢。那所谓“二丫头”倒是可以视为“二公子”,因为他有“马二”的嫌疑。作者在“车轻马快”处有批:“四字有文章。亦人生离聚,未尝不如此也!”什么文章?当然是那个“马”字有文章。因书中马家始终是掩面而出,故作者有时故意写出什么“马”来映射。如前面焦大醉骂处,又是“马圈”又是“马粪”的;后面贾珍为贾琏作“保山”处,还特写“二马同槽”;还有凤姐儿“羞说病”处偏偏“露出马脚”(指富察氏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