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副其实的“黄叶村”----河北乐亭菩提岛是大观园原型之一(八)

(2011-08-04 07:57:42)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

弘皙

红学

文化

 3.纂写石臼坨诗词赞赋者何故自谓邑人

所谓邑人,查古汉语字典,邑字有多种解义。一作国都;二是人民聚居的地方;三指封地;四为愁闷不安。那么,这些留下记述石臼坨诗词赞赋的文人墨客,他们所称的邑人又取何解呢?  

来看其中一人史梦兰。《乐亭县志》记载:大港史家。祖籍江苏溧阳,后迁安徽宣城,明万历年间迁徒乐亭大港(音jiǎ)。史梦兰曾祖史秉德是县庠生;祖父史成获为太学生,晋封儒林郎;伯父纪元,廪贡生,任东光县训导,诰封奉直大夫;父纪瑞,诰赠奉直大夫;史梦兰,道光庚子科举人,朝城知县,荐加四品卿衔,诰授通议大夫,入祀畿辅先哲祠。史家客厅悬有“文奎”、“耆令衍庆”、“彤管流芳”、“德牟欧母”、“五世同堂”等八块木匾,曾有善本藏书《古今图书集成》。后转卖汀流河刘家,又转卖北京,今收藏于图书馆。据清史载,此套万卷大书于雍正四年印成,共印六十四套,雍正帝因宠信大学士张廷玉曾独赐其两套。此书见贮藏于乐亭,对论述《红楼梦》真故事可谓有力佐证。试思,这万卷大书,是怎样落户乐亭的?  

据《乐亭县志》记载,乐亭农田在清代多为旗人封地,归属英亲王阿济格。县内有名的“京东第一皇庄”庙上崔家;“抵国之富”汀流河刘家;书香门第、宦官富户大港史家。这些乐亭士族都,世代有人在清朝为官。从记载上看,可谓对应《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房分”。在“护官符”中,记有都中有多少房分,原籍有多少房分。其所谓原籍,应是指旗人封地处。因此可说,这所谓的邑人,应该是类似“四大家族”的后人。他们对作者及真故事十分清楚,之所以留下了对石臼坨的刻意记述,并在京东地区纂编大量地方志(滦州、昌黎、迁安、乐亭),与补记作者家史有较紧密的关系。  

来看志中《古迹》篇开头文字,便可觉出修志者对所记述的历史带有很浓烈的感情色彩。“年深天老,日久地荒,汉代灵光殿当今如何,已无知;石有烂,海有枯,惜日洪波台如何壮观,今已不见;秦皇阿房宫早为项羽以火化为焦土;春秋晋国大城鄗邑已成荒原。万世千秋大业,如今已成空说。而今清代东陵(沈阳东郊)虽犹在,但其陵外精雕玉马仍凄凉于白沙荒草之中;西汉宫门外的铜驼尚于荒无人烟之旷野,在夕阳落照之下寂静长卧。读碑坠泪,莫不徒令过客伤心。金陵(南京)莫愁湖,日淤月塞,虽曰莫愁谁人曾见前人色笑。时过境迁,古有今无,是往代之传留踪迹以启迪后代。凡国史方志所载古迹,均不厌其烦,详加记述,人皆喜闻乐见。孰不知过孤竹故地,而慕伯夷、叔齐之义;见甘棠(树)而思召伯(燕国始祖)之施仁政与民;见射虎石莫不称赞汉将善射将军李广;得见钓鱼台岂止忆惜东汉隐士严光;还有战国晋人豫让,为不涉足官场而涂面改容、吞炭使哑,暗伏桥下。几代古人至今英声未泯灭。唐代女诗人薛涛之井畔,更是彩色犹新。高山景行,可凭可吊。能得一有益于人群的事,也有利于世道之教化。果如只是出于嬉游浏览名胜古迹,而不观感其遗规,那就不顺乎情理。”  

观修志者所言,身份是否与《红楼梦》作者相关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解真故事,方知这些邑人所作究竟为何。试想,作者败落后归隐何地?书中已有暗示。在“魂托凤姐”和“贾家二事”中讲到:“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这是在吿诉世人,作者败落之先便有所安排,并非到了一败涂地的地步。虽然在仕途官场败了,但回乡后的家族,仍为地方豪门贵户。那么,其所谓的“祖茔附近”又指何地呢?在探究出作者真相后,自然想到遵化清东陵。因为,这里可称得上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祖茔。这样来说,在京东地区出现的“皇粮庄”中,便不乏《红楼梦》中所谓四大家族的房产田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