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红楼真故事(67)
(2011-07-27 08:04:34)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紧接前回:“话说秦业父子,专候贾家的人来送上学择日之信。原来宝玉急于要和秦钟相遇,却顾不得别的,遂择了后日一定上学。后日一早,请秦相公到我这里会齐了,一同前去。――打发了人送了信。”这一段表述中的“秦钟”应该隐指传位诏书。前面一句隐含刺客家人在等继位之信。中间一句映射弘历为了继位的诏书也顾不得许多了。最后一句,说明弘历用这传位诏书继承了皇位。
所谓“情友入家塾”是指谁呢?所谓“情友”一说,当然是对传位知情而言。那么,宝玉与秦钟在两次“闹学堂”中所代表的真身就有所不同了。当年康熙传位给弘皙,胤稹与弘皙叔侄俩正该是一对“情友”。那么,第一次闹朝堂应该是在康熙末年。老皇帝康熙自选定嫡孙弘皙为接班人后,便刻意进行培养锻炼。最后,康熙觉得应该有所表示了,便让胤稹(宝玉)带着弘皙(秦钟)这对“情友”(都对康熙传位知情)到朝堂之上“亮相”。可想而知,康熙众皇子为了储位都争红了眼,看出隔辈的弘皙将成为新君,自然有人跳出来大闹一番,进而要去找康熙理论。这事传到康熙耳里还不气炸了肺?应该说,康熙对传位大计相当谨慎。有此次试探,众皇子也就知道选定弘皙为储君了。正因有这次“亮相”,在康熙死后才“闹”得皇子们对雍正继位不服气。
第二个“闹学堂”应该发生在乾隆继位后。乾隆登基用的便是强迫雍正写下的传位诏书――“秦钟”。今分析推断,清史所谓“弘皙逆案”应该是子虚乌有的。雍正帝被刺暴亡,必然有众家王爷对真情提出质疑,并且这些王爷都是雍正朝最受恩宠器重的宗室大臣。这些权贵应该知道内情,因为他们都经历了雍正抢夺弘皙皇位,自然知道雍正死后应该由“绛珠妹子的生魂”――弘皙来继承皇位。因此,见这被雍正冷落的皇子弘历成了新君,才有“闹学堂”所谓谋逆之举。
正所谓“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因何起“嫌疑”呢?一号“香怜”,一号“玉爱”。这哪是两个学童?分明就是传位诏书幻身。前文讲述过薛蟠强买英莲事件,那英莲长到十二三岁,被拐子拐卖。这正对应雍正帝十三年那康熙传位诏书已过十三个年头了。薛蟠强买英莲,就意味着要用当年康熙传位给弘皙的诏书来正大统。为了说明“闹学堂”是两次,后文交待宝钗心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犯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了一个秦钟,还闹得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历害了。”这里无法明言薛蟠闹学堂,只好以“秦钟”为引线,先雍正继位时,作为弘皙兄弟,“薛蟠”自然要大闹雍正的。而这会过了十三年,眼见本该属弘皙的皇位又被乾隆给坐上了,当然要“更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