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红楼真故事(4)
(2010-11-23 11:43:31)
标签:
红学研究红楼梦揭秘红楼真故事文化 |
三.隐述真情内幕
这是最难做到的,偏偏作者就做到了!如何做的呢?坚壁清野,化整为零。怎么搞起了反扫荡?可不是怎的!这就是历史。要保证“粮食”不被强大敌人搜刮去,还能有什么上上策呢?当然,必要的伪装还是该有的,这就是给故事中的人物戴上面具。好比去参加化妆舞会――从外表看不出是谁,非通过言行举止来作判断不可。
先来搜索书中第一大密情――康熙病死之谜。
根据上面提到的隐笔方法,就可得出如下结论:书中所有表述“病情”的文字,都该是针对清史记载的康熙“偶患风寒”而一命归天而记述的。这便是所谓“草蛇灰线”,将这些一根线上的“蚂蚱”重新整理,也就可以还原历史了。
第一个便是“苦尤娘赚进大观园”。映射康熙进入畅春园养病,还特意交待贾琏出京,与遣走“黛玉”(弘皙)相呼应。
第二个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隐述康熙带病之身处里紧急要务,直到次日天明。连气带累,折腾半死。
第三个是“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在晴雯身上未说明如何结局,又转到尤二姐露出“金面”上,却是“魂魄如飞上九天,通身麻木,一无所知”。到此地步,人还有命在?
第四个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那么多太医连个“喜脉”都断不明白,早就该让他们如王太医一般“军前效力”去了,还非要等老太君去“拆太医院大堂”不可?最后这蓉大奶奶还是“治病治不得命”,不明不白的就病死了,弄得“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第五个是秦业“三五天光景就一命乌呼”了。那智能也太不像话了些,没事儿偏偏私逃进城会秦钟干吗?再说秦钟即便是与智能私会,怎么就愣是把老秦业给气死了?
第六个是“宝玉痴迷”。宝玉听得林妹妹回老家,犹如听了焦雷,登时满脸紫涨,眼珠发直,口流津液,任人摆弄,给啥吃啥。结果是“急痛迷心”,这下“可了不得了”,丫鬟婆子一通大哭。当然,这老人病症写在公子哥身上,自然是要醒过来的。就不知康熙到了这地步会是怎样了。
再来搜索书中第二大密情――雍正暴死之谜。
既然是“暴死”,表现特征就该是被人“摘去命根儿”。凡“通灵宝玉”这命根子离了颈项,说明这主人也就没有性命可言了。再就是一些“大醉”、“醉闹”、“醉卧”等字眼儿,都该是用来遮饰“死亡”的。要不就干脆来个“老爷宾天”,明明白白对应历史传说。
第一处是“通灵遇双真”。眼见宝玉不行了,“棺椁都做齐了”,竟把那“通灵玉”摘下来。看那和尚接玉在手,长叹一声:“青埂一别,辗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想当初巨石幻玉,红楼一梦到此结束。要说这不是雍正被“魇魔法”摘去性命,想来再没有其他贴切的解释。
第二处是“大醉绛芸轩”。那“枫露茶”可不是一般的茶,吃这“千红一窟”的茶必须“潗”,而不是一般的“沏”或“泡”,还得“三四次后才出色”。这哪里是吃茶,分明是在上大刑。难怪宝玉要怒摔那茶杯,还溅了一身血。归到最后,“袭人神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还交待一句“那宝玉便睡着了”。可是永远睡去了。
第三处是“良宵花解语”。宝玉被贼茗烟带至花袭人家,房中早有三五个女孩儿。袭人伸手从宝玉项上将通灵玉摘下来,向他姊妹们笑道:“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说起来都当稀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稀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这是什么稀罕物呢?当然是传位诏书。这宝玉骑马而来,回去时只能坐轿子了。怎么回事?无性命的人当然不可再骑马了。
第四处是“风月宝鉴”。贾天祥被骗落入人家陷井,竟被迫写下了两份五十两的“欠契”。这事多新鲜!真是因为一百两银子那么简单?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的什么东西呢?这该是雍正死前重新写下传位诏书。后面那“一净桶尿粪从上面直泼下来,可浇了他一身一头”的场面应属幻笔,映设历史上雍正被泼了赃水。
第五处是“老爷宾天了”。前面刚表完开夜宴,这里突然有人报丧,说:“老爷宾天了。”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这一句太关键了。好好的人就死了,能怎么死呢?虽然后面一劲儿解释,又是炼丹又是烧汞的,本就对应历史传说,还说“今夜守庚申时”升仙了。明摆着是在说雍正。
第六处是“两宴大观园”。打抽风的刘姥姥被强留大观园住了两天,恰恰是对应雍正历史上“失踪”了两日(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这两天先是编瞎话儿糊弄“痴公子”(弘历),见软的不行,刺客便摆起了鸿门宴――“三宣牙牌令”,铁筷子木夹棍都用上了,直把个刘姥姥弄得“求饶”。然后便是取“成窑小盖钟”、“画园子”,最后进入“省亲别墅”,一番碰头后醉卧在丛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