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金庸小说涉及的禅宗常识
(2014-07-08 16:11:35)
标签:
转载 |
金庸小说涉及了禅宗的典籍、公案、话头、机锋转语、神通妙用、证悟知解。
一、金庸小说涉及的禅宗典籍,有《楞伽经》、《金刚经》、《心王铭》、《达摩入道四行经》
1、《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里面,金庸提及了《楞伽经》。
2、《倚天屠龙记》里面,地牢中的谢逊背诵的是《金刚经》,而金毛狮王的绰号,化自佛教的“金毛狮子”。
3、《天龙八部》里面,少林寺菩提院后殿屏风的铜镜上写的就是《金刚经》中的揭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天龙八部》里面,扫地僧所说的:“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识佛明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就是直接引用《心王铭》中的佛偈。《心王铭》是中国高僧傅翁所撰的禅宗典籍。
5、《天龙八部》里面,天山童姥要虚竹打猎取血,遭到虚竹坚拒,虚竹诵读的就是《达摩入道四行经》:“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僧。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经云:逢苦不优,识达故也。”“禅师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6、《笑傲江湖》里面,任盈盈送还给少林寺梵本《金刚经》。
二、金庸小说涉及的禅宗“公案”
1、《天龙八部》里面,鸠摩智在天龙寺索取六脉神剑剑谱时,金庸介绍了禅宗史上著名公案:“拈花微笑”。
2、《笑傲江湖》里面,任盈盈带令狐冲到少林寺求治时,金庸介绍了禅宗史上著名公案:“二祖断臂求法”。
三、金庸小说对禅宗“话头”的化用
《倚天屠龙记》里面,殷离所唱的曲子:“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化用“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这个禅宗话头。
四、金庸小说对禅宗“机锋转语”的化用
《神雕侠侣》里面,“一灯从怀中取出一个鸡蛋,交给小龙女,说道:‘世上蛋先有呢,还是鸡先有?’这是个千古无人能解的难题。杨过心想:当此生死关头,怎地问起这些不打紧的话来。小龙女接过蛋来,已明其意,道:蛋破生鸡,鸡又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
五、金庸小说所描写的禅宗“神通妙用”(即坐脱立亡和去住自由)
《天龙八部》里面,玄痛与智光,均坐化而去。智光死前念佛偈:“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汉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
六、金庸小说对禅宗“证悟知解”的化用
禅宗四祖道信有一则佛偈:“恰恰用心时,怡恰无心用。曲谭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金庸小说在武学方面,表现了这种“所知障”。
1、《神雕侠侣》里面,杨过万念俱灰之际,黯然销魂掌生效,击毙金轮法王。
2、《倚天屠龙记》里面,张三丰传张无忌太极剑,要他忘得干干净净。
3、《天龙八部》里面,段誉的六脉神剑,欲用时不灵,不用时又灵。
4、《笑傲江湖》里面,风清扬指点令狐冲把华山派招数融会贯通,然后忘得干干净净,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以甚么招数也没有的华山剑法,去跟田伯光打。结果田伯光输得一头雾水。
不过,张三丰传张无忌太极剑,要他忘得干干净净。化用《庄子·大宗师》里面,孔子教导颜回的故事更明显一点。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佛教的“所知障”,并非佛家独有,儒道也有。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中就认为老子所说的“无所得”,便是儒道释在“所知障”等观念上的相通。孔子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地步,是以有言:“吾有知乎哉?无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