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日本文化对中国的潜移默化
(2014-04-17 02:09:01)
标签:
军事 |
分类: 历史 |
在《探讨日本文化对中国的潜移默化》一文中,我指出一个历史现象,那就是中国有一代人被亲日思维潜移默化。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如果你看他们内部的关系,你总能发现一些触动你的东西。别说是人,就是一群狼,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狼幼崽的天真无邪,狼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甚至他们饥肠辘辘时候,狼崽嗷嗷待哺的哀鸣,狼儿们在野外生存的艰辛。如果你天天看到的就是狼群这些故事,最后当狼吃掉农民的羊,甚至叼走农民的婴儿的时候,你想到的很可能更多的是:那可怜的狼崽终于有东西吃了,而不是农民失去孩子的痛苦。
类似的,看多了日剧,必然对日本人产生心理同情。1980年代,中国屏幕上充斥着日本的东西,什么《排球女将》《铁壁阿童木》《聪明的一休》《追捕》《人证》《望乡》等等,经常听到人在津津乐道。可以想象,当你跟着剧中的日本主人公一起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你肯定会对他们乃至他们的国家、民族产生同情的心理,把他们视为同类而不是异类,甚至部分采用日本人的思维模式。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如果你看他们内部的关系,你总能发现一些触动你的东西。别说是人,就是一群狼,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狼幼崽的天真无邪,狼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甚至他们饥肠辘辘时候,狼崽嗷嗷待哺的哀鸣,狼儿们在野外生存的艰辛。如果你天天看到的就是狼群这些故事,最后当狼吃掉农民的羊,甚至叼走农民的婴儿的时候,你想到的很可能更多的是:那可怜的狼崽终于有东西吃了,而不是农民失去孩子的痛苦。
类似的,看多了日剧,必然对日本人产生心理同情。1980年代,中国屏幕上充斥着日本的东西,什么《排球女将》《铁壁阿童木》《聪明的一休》《追捕》《人证》《望乡》等等,经常听到人在津津乐道。可以想象,当你跟着剧中的日本主人公一起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你肯定会对他们乃至他们的国家、民族产生同情的心理,把他们视为同类而不是异类,甚至部分采用日本人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到今天还念念不忘某些日本人的电影、电视剧?
这些电影、电视剧不见得有什么特别的好,如果你去问日本人,他们说不定都根本不知道,如果知道,说不定也认为是劣质影视。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当时中国缺少外汇,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引进廉价、低质量的产品,文化产品也不例外。那么为什么这些日本的东西给人一代中国人留下这么多“美好”的印象?这就是从小洗脑的结果。被亲日思维潜移默化的一个特征就是看到指控日本罪行的内容会产生不自觉的抵触与反感。
1980年代中国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引进反映相对发达国家或者区域的生活的影视,必然使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产生羡慕、钦佩之意,甚至产生相对的民族自卑感。再加上点悲欢离合的故事,当然会触动观众的心理同情,甚至产生民族感情的异化。这一点,作为中国高层控管文化审核的人士当然清楚得很。正是中日世代友好的亲日、联日思维使高层决策对中国人进行亲日宣传,使中国人消除对日本这个天敌的戒备。
潜在的亲日势力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
潜在的亲日势力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
后一篇:岳飞为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