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来讲讲“不战而屈人之兵”

(2010-08-16 15:51:36)
标签:

军事

我来讲讲“不战而屈人之兵”





http://web.wenxuecity.com/images/pixel_trans.gif
http://web.wenxuecity.com/images/pixel_trans.gif
http://web.wenxuecity.com/images/pixel_trans.gif
http://web.wenxuecity.com/images/pixel_trans.gif
     
http://web.wenxuecity.com/images/pixel_trans.gif 余自幼饱读兵书,自以为颇知兵法,看到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讨论,发表一点愚见。

《孙子-谋攻》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
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古人用词不多,但思维是很严谨的。首先,上述内容是在“谋攻”的主题下,因此对于防御战并不适用。而中国在朝鲜战争决策期、越战、诸葛亮的空城计等等都是防御性质,而非进攻,因此此篇内容不适用。

第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前面一句有“是故”二字。因此,我们必须看前文,搞清为什么,也就是目标。前文说,“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结合前文,我们就明白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是获得全胜。而全胜之道不是战,而是使对手屈服,从精神上处于从属地位。战是暴力的运用、其结果是胜,而不战而使对手屈服靠的是什么手段呢?

第三,再看下文,它讲的是具体方法,又是一个"故"字:"故上兵伐谋"。再接下来,孙子讲的是“谋攻之法”。

但是《孙子》并没有把“伐谋”作为唯一的手段,也没有将“伐谋”作为首先采用的手段。他只是列出了各种手段的有效性,没有讲运用的顺序。也就是说,作为决策者,完全可能先进行“战”,然后再根据形势寻求“不战而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