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标题内涵的探究
(2018-09-23 23:48:50)
标签:
高考散文标题的内涵教育文化 |
分类: 论文 |
高考散文阅读标题内涵的探究
作者:谢学意
摘要:探究好高考散文标题的内涵是做好标题内涵类题型,乃至理解好整篇散文的关键。我们要从“明确标题类型”、“分析标题成分的表层意”、“联系文章内容,探讨理解标题的深层意”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散文标题;标题类型;表层意;深层意
标题是散文的眼睛,是散文内容、思想主旨的高度概括。探究好高考散文标题的内涵是做好标题内涵类题型,乃至理解好整篇散文的关键。不同的散文,标题的类型又有不同。因此,探究散文标题内涵的方法当然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将从“明确标题类型”、“分析标题成分的表层意”、“联系文章内容,探讨理解标题的深层意(即语境意和延伸意)”等方面入手,比较系统地探讨高考散文阅读标题内涵。
一、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
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是解答散文阅读标题内涵类题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那么,散文阅读标题有多少种类型呢?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来划分,散文标题主要有“偏正结构型”、“主谓短语型”、“名词型”等类型。“偏正结构型”如邓琴的《纸上故乡》、范烟桥的《太湖碎锦》、叶春雷的《庄子的翅膀》;“主谓短语型”有熊久红的《湖殇》;“名词型”的如《司马祠》、楚岩的《老屋》、任林举的《岳桦》。
那要怎样才能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理解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而有一句口诀可以概括这方面的语法。如:
“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要分清楚。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状谓后补。”
其次,要理解标题中成分的词性。如,《纸上故乡》中的“故乡”是名词词性,由此可以推断“纸上”是修饰“故乡”的定语。那么“故乡”是中心语,而“纸上”是修饰语。因此,《纸上故乡》就是“偏正结构型”的标题。同理,《太湖碎锦》、《庄子的翅膀》也是如此分析。
而熊久红的《湖殇》中的“湖”是名词词性,后面的”殇“是动词词性,死亡的意思。由此可知,《湖殇》就是“主谓短语型”标题。
《司马祠》、《老屋》、《岳桦》都是名词词性,因此就是“名词型”标题。
明确散文标题的类型,就意味着离正确理解散文标题的内涵又更近了一步。
二、分析散文标题成分的表层意
要分析并理解散文标题成分的含义,就必须要知道各成分的字面意思(即表层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纸上故乡》一题“纸上故乡”的偏正结构表现为:(纸上)故乡。“故乡”是中心语,而“纸上”是修饰语。“故乡”就是家乡,“纸上”指的应是文字或书籍著作的意思,说明这故乡就是心中的故乡,只能通过用纸书写的外在形式,将心中的故乡描绘出来。这就是标题各成分的字面意思。
又如,《太湖碎锦》一题“太湖碎锦”是偏正结构。我们要找到该题目的中心词是“碎锦”,其字面意思是原指细碎的锦缎、花朵或波光。
又如,《湖殇》一题“湖殇”为主谓短语,“湖”作为主语,是指自然界中的湖,“殇”是谓语动词,本意(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
又如,许多人认为《枣香醉人》一文的标题也可写作《根》。若以“根”为标题,探讨该标题的内涵,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是名词型标题。“根”字面意思就是植物的根部,深深埋藏在地下。
分析理解了这些标题成分的表层意,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思考。
三、联系文章内容,探讨标题的深层意(引申义、语境意)
我们分析了散文标题各成分的表层意,还必须联系文章内容来分析探讨标题的深层意(引申义、语境意),通过联系文章主旨来找到我们的要找的答案。
我们通读《纸上故乡》全文后,不难找出同时包含“文字”和“故乡”的包含情感的关键句,如: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我们可以概括和整合出《纸上故乡》标题的具体内涵(深层意): 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
同理,通读《太湖碎锦》全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同时包含修饰语(太湖)和中心词(碎锦)的含义的体现中心主旨的关键句: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周边的景致特点)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周边的景致特点)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周边的景致特点)
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
结合文章的内容主旨,我们可以概括和整合出《太湖碎锦》标题的具体内涵(深层意):
原指细碎的锦缎、花朵或波光。这里指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及周边景致的各种美好的特点。
有的地方是粮疏主产区,有的地方是优雅的景致,有的地方变幻多姿,有着优美的传说。
我们也可以如此来分析《湖殇》和《根》的标题的具体内涵:
如《湖殇》,我们可以联系全文内容,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提炼整合答案。联系内容如下:
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通过分析以上句子,尤其是我所加点的短语“站在干涸的湖底”、“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我们就能很清楚找到“湖殇”的语境意(深层意):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
通过整理,可知答案了:“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本文以“湖殇”为题,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同理,我们也可以如此找到《根》的内涵:老家、老房老树、留守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寄托,“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
四、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加深对深层意的理解
深层意也叫引申义、延伸义、语境意,它可以通过象征、双关等手法来表现出来。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如《太湖碎锦》中“碎锦”,“锦”本意是指绫罗绸缎或鲜花,这是本体,可以象征为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太湖周边的景致特点,突出了太湖的美而动人。
我们还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在特定的语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使标题具有双重或多重意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关”手法。利用“双关”,我们同样可以加深对深层意的理解。
高考散文标题内涵的探究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细细地揣摩。
当然,分析散文标题内涵也要因文而异,但我们只要注意分析标题的字词(表层意、深层意),联系文章内容、作者的感情、主旨,并且注意修辞手法(如象征、双关等),很多问题,我们都能够引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