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字音教学案例
(2013-11-23 21:18:54)
标签:
教育 |
多音字字音教学案例
余干中学:汤显
【字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字音多而杂,细碎且繁琐,今天记了可能明天就忘了,有时多半会张冠李戴,令师生头痛;特别是多音字,变化多,识记更难,是字音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学情分析】
总觉得学生处于被动识记状态,死记硬背的占绝大部分。记得多但容易混,用力多但效率低,自然就没什么兴趣。因此很有必要想办法去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
【教学对策】
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多总结;设置情景,耐心让学生自己发现,从而慢慢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再引导他们总结一些方法,然后再反馈,再讨论,再整理,形成一个小体系。
教学目标:总结识记多音字字音的一些识记方法,借此缩小其范围,简化其难度,强化其清晰度。
教学重难点:探究它们的共同点,辨清它们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以探究为主的“三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简单导入
多音字里奥秘多,今天就来说一说。先请大家注注音,然后分组细揣摩。
二、小试牛刀(多媒体展示)
(学生注音)
1.劲头
2.给以
3.盗车未遂
4.扎裤脚
(明确)1、前两个都读jín,后两个都读jíng.
2、前三个读gěi,后三个读jǐ.
3、前两个读suì,后一个读suí.
4、第一个读zā,二三四读zhā第五个读zhá.
【教师】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我们应多思考。现在分成四组,分别从这四个例子中尝试总结一下,再结合字典,看能发现些什么。(各组学生代表讨论后发言)
发言1:例1的劲在作名词的时候读jín,而作形容词或副词的时候则读jíng.比如:干劲、劲力、有劲、用劲、没劲等,其中的劲都作名词,应读jín。而劲爆、劲拔、劲旅、劲舞、劲升等,应读jíng。
发言2:分析“给”字,从词性和意义上说,如果是形容词,有富足充裕的意思,那一定读jǐ。如家给户足。如果作动词,有供应的意思,也读jǐ,如补给、配给、给水(供应生产或生活用水)等。但“给以”和“给予”就不好区分了。
【教师】试着从口语和书面语的角度去想想。现在就“给以”和“给予”、“付给”和“给付”两组词谈谈它们的区别。
发言3:口语显得通俗一些,书面语显得典雅一些。
发言4:口语显得通顺一些,常见一些,书面语显得拗口一些,少见一些。
发言5:我觉得四字成语一般读书面语的音。如血气方刚的“血”字,日薄西山的“薄”字。而三个字的一般读口语的音。如逮兔子的“逮”,露马脚的“露”,翘辫子的“翘”字等。
【教师】好,大家发现的很有价值,课后再多补充一些例子。现在请第三组的发言。
发言6:从字典上看,好像只有半身不遂的“遂”字读音不同。是不是这样。
【教师】能不能再补充类似的多音字
发言7:提:除“提防”读dī外,其余都读tí; 勾:除“勾当”读gòu外,其余都读gōu; 纶:除“纶巾”读guān外,其余都读lún; 靓:除“靓妆”读jìng外,其余都读liàng; 胖:除“心广体胖”读pán外,其余都读pàng; 拾:除“拾级而上”读shè 外,其余都读shí等等。
【教师】好,这一类的可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去识记。下面请第四组发言。
发言8:就“扎”字来说,读zā音的,有捆束之意。读zhā音的,有刺、钻、和驻扎之意,如扎眼、扎根等。读zhá音的.只举了“扎挣”的例子,挣扎也读这个音。
【教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使它更记得牢?
发言9:读zā音的就想一下余干方言“扎裤脚”;而读zhā音的,无论刺、钻、还是驻扎都有往下扎的共同点;然后再加上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记住挣扎就可以牢记“扎”字了。
【教师】例4告诉我们,有些多音字可从字义入手进行辨别。其实法无定法,单用或兼用都可。总之,能更好更快地帮助我们识记,就是好方法。
三、多媒体出示方法
1.词性辨异
2.语体辨异
3.记少原则
4.词义辨异
四、适度拓展 ,乘热打铁(多媒体)
【教师】1、第一组试从词性的角度分析“曲 、
(明确)曲:qū(形动)
【教师】2、第二组试从口语和书面语的角度分析“血
(明确)血:xiě(口)
【教师】3、第三组试着组组词
巷(hàng)
蠡(lǐ)
(明确)巷(hàng)道
砌(qiè)末
【教师】4、第四组说说“创、载、鲜、累、禁”等字在词义上的辨别及相对应的音。
(明确)创:chuāng(跟“伤”有关)
鲜:xiān(新鲜)
五:记牢有方
1、归纳排除法
模:mú 模板、模子、模具、模样(余干方言)
弄:long 里弄,弄堂(余干方言)
2、联想排除法
着zhāo(跟不太好的)着魔、着火、着凉等
3、想象排除法
累:léi(颓废、成串、多余)
lèi(劳累)
六:反馈训练
七:总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多音字识记,方法很有味;求同又辩异,巧记变牢记。
作业:把这堂课认真整理并作进一步的补充。
【教学反思】
1:利用顺口溜,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小试牛刀中的学生的发言时常有精彩点,掀起了教学的一个小高潮。这说明只要把握好教学切入点,学生的才能就会很好地呈现出来。自然学生探究的兴趣就出来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充分,也较有深度。应该说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
3:第三环节意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方法是为了进一步指导学生
4:第四环节意在加深学生对上一环节的思考,事实上,经过紧张地查资料和讨论,不知不觉就达到了目标,又出现了教学的另一个高潮。另外,利用分组完成,推选代表汇报的方式,也很可取,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比赛的意识。
5:第五环节是在一般的基础上介绍一些特殊方法。特别是利用本地方言和想象串联的方式,效果很好。
6.第六环节精在反馈,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7:总体上,学生学习积极,在逐步的铺垫下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8: 课后,感到不足的地方突出有一点,即时间把控不够,原定一课时的任务,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而花去了将近两课时。
【教学启示】1:字音教学必须精讲精练,必须注重求同辨异的思维的训练。
2:老师的工夫应多花在幕后,找准好切入点,摸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精选例题,然后从容放手。
3:以学生为主,应该表现在激发他们想说,并且说得越来越精彩。多交流多碰撞,从而获得更多更深的见解。学生的愉悦和进步应是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