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户县太平峪万花山
http://s5/middle/607bba0bxbd296baa4114&690
山高人为峰——立于万花山最高峰
清明踏青万花山,
风和云祥映蓝天。
太平峪沟逐溪流,
三桥村头赏炊烟。
清风徐来草坪岗,
花香馥郁蜂蝶欢。
古松挺拔橡山顶,
唐庙圣僧修事传。
仙气萦绕万花寺,
高峰坐落环群山。
古刹悠悠盛隋唐,
迹留李渊武则天。
重游记起数番苦,
登峰总有新快感。
极目驰怀环山翠,
花团锦簇在人间。
2012.4.4
http://b153.photo.store.qq.com/psb?/375de302-1c10-4b53-aa96-1271da77aae8/*2ndsuwf*56eAy9hinY5fL6UXf.VLaR*eWl7MQUgn*0!/b/YZc8QVt7BgAAYl0*QVvKBgAA
山花烂漫老碗沟
万花山游记
在秦岭终南山有两个万花山,一个是由沣峪口210国道进入,在秦岭北麓沣浴内的黑沟、北石槽沟,应属长安管辖,海拔2000米。相传明朝万历皇帝生母李娘娘曾在此山修行得道成仙。后万历皇帝在山上为其母修建王母宫、圣母殿以纪念,并赐山名为万花山。又因此山有九个形态各异、风姿奇秀的险峰如九鼎耸立,又名九鼎万华山。另一个是在户县境内,距西安约五十公里,距户县县城二十多公里,由太平峪进入,海拔1917米。史载山寺始建于北周,兴盛于隋唐。因这里曾是隋唐时期皇家贵族观花避暑休闲之地,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武则天等曾驾幸于此赏山花观美景而得名为“玩花山”,后俗称为万花山。本文所述为此万花山也。
清明小假,早就打算进山踏青,为了避开墓园较集中的长安东南向去凤栖山等地扫墓的高峰车流和人群,所以目标选择了西南方向的太平峪万花山。
http://s6/middle/607bba0bxbd29db3df9b5&690
是日也,天朗气清,风和日丽。与爱人一起换上情侣登山装,背上登山包,装备齐全,全副武装,驾车出发了。由于这是一条非常熟悉的登山路线,所以驾轻就熟啦。出西安经南三环入太平峪口,过家佛堂村,一路欣赏着太平峪河的清流戏水,很快驶于三桥村。在山村农家乐停稳车后,开始了苦中蕴乐地艰苦跋涉之旅。http://s2/middle/607bba0bxbd2aa3c45ae1&690
在老碗沟拍到的锦鸡
沿三桥村后的一条山溪(好像叫老碗沟)向上攀登,坡陡路岖,一会汗流浃背,幸有野花漫山,锦鸡出没,一路说说笑笑,观景留影,倒也不觉疲劳,大约两个小时登上了草坪岗,眼前豁然开朗。草坪岗是问鼎万花山需征服的第一座山峰,山梁是一片辽阔的草坪,故名草坪岗。踏入高山草坪,眼前是春花遍野,蜂蝶嬉闹;更有清风扑面,鸟雀奏乐。置身于此处,会是你满身的登山疲劳消去了一半。http://s15/middle/607bba0bxbd29e1702bce&690
新芽一枝报春来
穿林越丛,继续攀登即到橡山寺。这里古庙幽静,古木参天,又是另一番景象。首先迎接你的是悬生于庙台前的一棵古松,古松树冠如盖,树干足可三人合抱,粗壮的枝根裸露在外状若龙爪,树皮裂皱深厚、繁复交错,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沧桑的历史。这使我悠然想起了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的诗句。一位同行者主动提出要在这棵古松下给我们合影留念,谢谢这位摄影师给我们留下了这见证浪漫的一刻。
古庙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块介绍橡山寺的破旧牌子,我观景喜了解人文,于是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便对此庙的进一步了解。其介绍文字大意如下:
橡山,是万花山的一座陪峰,山体由距今130百(13000)万年燕山期混合花岗岩组成。山寺顶峰海拔1500米,与万花山主峰、草坪岗并称凌云三峰。寺庙两侧亭亭如盖大橡树,是橡山名称的由来。据《户县文物志》载,橡山寺创建约北周时期。李顺兴弟子僧实(侣)三人,筑三室草屋,隐居于此山,崇佛进修。明天启五年,山寺为赤脚李氏修葺,用花岗岩石雕凿,糯米汁灌缝,筑建三孔菩萨、石扶洞、黄裳元石楼,结构紧密坚固,令人起敬。赤脚李氏建寺后功德无量,相传坐化于寺庙东侧崖石上,并留下李氏赤脚足痕印。常有信士前来烧香祭拜。橡山寺庙被称为万花山云际寺的下院。http://s16/middle/607bba0bxbd2a7bf39e9f&690
橡山橡树寺
在两颗两人合抱的古橡树下,我们铺开防潮垫,支起丙烷灶炉,野炊做饭,对酌畅饮。对饮与高山之上,山风为之和韵,鸟雀与之对语,好不惬意开怀。
酒足饭饱后继续前行,过“龙脊岭”攀爬约两公里的山路,即到最高峰万花山顶。
http://s12/middle/607bba0bxbd2a8c6fd51b&690
万花山风月楼
这里青松挺拔,山寺掩映;庙宇古刹,悬立于万花山峰;云雾缭绕,仙气渺渺,仿佛置于仙境。古庙之上有一平台,居高远望,群山嵯峨,奇峰绵延,怎不让人荡胸释怀。在一座古庙的墙上亦有简介牌一块。通过此牌,可以更详细的了解此处的人文历史。
<="" p="">
简介大意曰:据明万历四十六(1618)年《户县志》记载,魏武之始,道士李顺兴(北魏至西魏502——540)隐居于此,诵《金刚经》,创建寺庙,时曰“居贤捧日寺”。后因周武灭佛,寺庙遭废。盛唐时期,唐太宗总章元年,新罗(现朝鲜)国国王之孙園测(668年)隐居此山寺,从事佛经静志达八年之久,故名“新罗王子台”。武则天当朝,園测受重用,活跃于长安佛教舜台之上。盛唐时期,新罗国王子台高僧云集,文人墨客接踵而至,贞观十三年,另一新罗国高僧慈藏王族出身,率弟子僧十余人辞国入唐秦岭终南山王子台,坐禅三载有余,后复入京。唐高宗李治及武则天曾驾幸于此山寺,赏游参佛,史载山寺鼎盛时均有记载。唐代后期改名为“云际寺”。清道光壬辰年《户县典籍》载,达明天君五年云际寺得以重修建,高谦等人,集资修补石路,铸敛钟,建庙宇七处二十四间,补建寺后,墨客文人观其山寺,雄健奇秀,野花万种,故名万花山。民国二十二年《户县疆域全图》地名标示图中,该山寺名为“万华山”。久经变迁,大部分文物被破坏。现存有明代大钟一口,铁碑一快,风月楼一座。看到古庙历经风蚀,屡遭破坏,不禁让人扼腕惋惜。
进入古刹,正逢工人在给新塑神像上漆染色,工人告诉我们,由民间捐款,户县庞光镇孙姑村村委会和佛事协会牵头,正在对古庙进行重新整修,看来这里又将有新的气象。我们期待着古庙随着人类的文明的进化和发展,更加焕发光彩!http://s4/middle/607bba0bxbd2a9577df13&690
登山之乐
后记:
李顺兴何许人也?之前一无所知,登山回来后,在网上查找,终于在道教学术资讯网站得到了答案:
李順興:
(502-540) 北魏至西魏時道士。京兆(今屬陝西省)人。自幼喜清靜,常端然獨處。年十一,出家入道,師從正懿先生陳寶熾,得授《老子》及《黃庭經》。後又得真人趙伯元、張仲逸、李少君得授〝太上玉真金光經〞、〝神州七轉七變舞天經〞。順興均誦習修煉,勤苦不輟。十七歲時,終於學成得道,能分形化影,感通靈變,法術奇妙無窮。時人有疑而不信者,暗中〝試之以湯,又加之火,終不云熱〞﹔而使其蹈火赴水,既未被焚,亦沒有淹溺,由此聲著於江湖。西魏文帝聞之,召入京城,令於百餘坊同日設齋作法,李順興〝皆能赴之〞﹔又命其於歧、寧、同、華四州同日設齋,仍能遍赴。於是,朝野欽信,皆號日〝李聖師〞。大統六年(540),因疾而終。
http://s14/middle/607bba0bxbd2aa72b167d&690
苍劲挺拔的橡山古松树http://s12/middle/607bba0bxbd2aae144b9b&690
这样才能看出树干之粗了吧
http://s15/middle/607bba0bxbd3a20e732de&690
根的诉说
http://s15/middle/607bba0bxbd3a1c09372e&690
东望圭峰山(俗称奶头山)
http://s7/middle/607bba0bxbd39f2078496&690
橡山寺远望
http://s9/middle/607bba0bxbd39f3525108&690
青松掩映 群山环抱
http://s13/middle/607bba0bxbd39f44b63fc&690
山势汹涌http://s9/middle/607bba0bxbd39f6cee178&690
残垣古证
http://s4/middle/607bba0bxbd39f88a9ab3&690
艰辛仙人路
http://s2/middle/607bba0bxbd2aa7f90691&690
春意盎然
http://s12/middle/607bba0bxbd2aa9d5052b&690
春上枝头
http://s16/middle/607bba0bx7951110dcfa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