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5ijk.net/upload/2004_11/04110917098899.jpg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原产美国和加拿大,既是一种名贵中药,又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在我国临床应用最早的应用历史。早在清康熙33年《补图本草备要》和清乾隆30年《本草纲要拾遗》中已有记载。《药性考》述记“洋参似辽参之白皮泡丁,味类人参,唯性寒,甘苦;补阴退热,姜制有益元扶正气”。如肺胃二经,功能为补肺阴,清火生津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西洋参性凉而补,凡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清代医药学家汪昂著的《补图本草备要》增补项中收载了西洋参,称其“性凉、味苦、甘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西洋参的主要功效:
益气生津,养阴清热。用于热病伤津耗气、阴虚内热、气阴两伤等症。甘润补气养阴,苦寒清热降火,善治气阴两虚而实火内盛者及肺肾阴虚火旺者。西洋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对心血管系统有改善心肌功能,抗缺血,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动脉硬化,抗缺氧,抗疲劳,促进造血,降血糖,增强免疫力及镇静等功效。
现代医学证明:
西洋参具有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能力,降低疲劳度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药理作用;对高压、心肌营养性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改善心脏病引起的烦躁、闷热、口渴,可减轻癌症患者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咽干、恶心、消瘦、白细胞减少、胃口不佳、唾液腺萎缩,并能改变机体应激状态,减轻胸腺、淋巴腺组织萎缩等作用。
中药学研究证明:
对于现代社会多发的“文明病”——高血压等,西洋参有更好的疗效。可用于治疗心肌营养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类型的心脏病,尤其适用于改善由心脏病引起的烦躁、闷热、口渴。
西洋参按中医理论来说:
主要功用是补肺清火,养胃生津。口干而渴,持续低热,口鼻干燥,舌质红而少苔者无苔等症状,均可服用西洋参。但表邪或湿热未尽者,及证属虚寒者,皆不宜用。
服用西洋参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有的人服用后,会出现畏寒、体温下降、心跳变慢、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也有的会发生痛经和经期延迟;还有的会发生过敏反应等。所以,服用西洋参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对症服用。
注意:不宜与萝卜同用。面色苍白、脸肢浮肿、畏寒怕冷、心跳缓慢、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溏薄等;男性阳痿、早泄、滑精者;女性性欲低下、痛经闭经、带多如水者;小儿发育迟缓、消化不良者;感冒咳嗽或患急性感染有湿热者,均应忌服西洋参。脾阳虚,寒湿中阻及湿热内蕴者禁服。
西洋参营养分析:
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6种微量元素和17种以上氨基酸和多糖、多肽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抗癌、抗疲劳、抗缺氧、抗辐射、抗衰老等多种功能,对冠心病、高血压、贫血、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等具有很好疗效。经常服用西洋参,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西洋参做法指导:
在众多参中,只有西洋参性凉,所以最适合“热气”---也就是夏季时食用,同时亦较适合燥底、年青、烟酒过多的人。戴承杰含补充提到,由于西洋参能益气降火、解酒清热、提神健脾开胃,因此很适合工作太忙以致于睡眠不足的人使用(长期服用无妨)。同时,西洋参最好在空腹时服用,因为此时胃部的吸收力较好,更容易显现效果。
西洋参的用法:
1.
含化法:将无皮西洋参放在饭锅内蒸一下,使其软化,然后用刀将参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瓶内,一次口含一片,每天用量2~4克,早饭前、晚饭后含于口中,细细咀嚼。
2.
冲粉法:将西洋参研成细粉状,取5克,用纱布或滤纸包好,置杯中,冲入沸水,加盖后约5分钟即可饮用,可重复冲服几次至无味止。
3.
炖服法:将西洋参切片,每天2~5克加入瓷碗内,以适量水浸泡3~5小时。密封碗口,再置锅内隔水蒸炖20~30分钟,早饭前半小时服用。
4. 蒸服法: 将西洋参研成细粉状,每次用一个鸡蛋拌入西洋参细粉5克,蒸熟后服用。
5.
膳食法:一是将原皮西洋参切成薄片,做菜汤时每次放入5克共煮。菜汤、药同食,每日一次。二是取大米50克,淘洗后加水煮粥,粥开后加入西洋参细粉5克,直至粥成,宜每日早餐服用。
6.
泡酒法取西洋参30克置于净器中,用米酒500克浸泡,密封7日后取用。每日2次,每次空腹饮20毫升。酒尽再添,味薄取参食之。
西洋参和人参的比较:
西洋参和人参同科、同属,均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具体品种不同。中药药典:“西洋参滋补降火,人参提气助火,效用相反。凡是阴虚火旺,久咳之人,每用真西洋参,则气平火敛,咳嗽渐平;若用伪西洋参,则出现面赤苔红,干咳痰血,口燥促诸危象焉。”故而言之,人们在选择参类时,应当认真的区别。
西洋参形体:
西洋参根形状分很多种,下部有分歧状枝根,体长1.5至
15厘米,直径0.5到3厘米,外表淡黄色或土黄色,有密集的细环纹。根据加工周期不同,其心质硬脆程度不同,一般分两种:(1)硬质——其心质硬脆,而味香浓,断面呈黄白色,内有暗红色环。(2)软质——其心质软润,而味清淡,断面淡黄白色,内有黄色环,气微香,性寒、味苦、微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