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文学上的非主流(原创)
(2009-07-08 10:55:02)
认识安妮从她的《清醒纪》开始,那时我六年级,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这是当时的感觉,就象听王菲的歌,惊叹原来音乐可以这样表达。现在很少读她的文字了,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了,如果说原来她的文字与我产生的是表面的共鸣的话,而如今生怕这种共鸣深入心灵,震的我心碎,绝望。
安的文字偏离主流的言情文化等,而是关于宿命,关于孤独,关于爱情。她所描写的物品微忽其微,比如碎花裙子,旧家具亦或是张老唱片,但在她的笔下都有了灵性,各自诉说属于自己的宿命,作为表达安的人生观的载体而存在。安笔下的人物被勾勒的如此简约清晰。她们多处于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处于爱与痛的边缘,她们邂逅,交谈,相爱,然后离开,简单明了。对于她们孤独是爱情的摇篮,而性只是爱情的表达。无论安笔下的爱情是多么凄美,她总是孤独的,正如她所说:“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容不下别人。”所以她总是在路上,寻找心灵的自由。安是对时间敏感的女子,她的“一日,又一日”,她的“邂逅”,她的“路过”而又“错过”。对于安,时间是个永恒的话题,关乎生死,关乎归宿。
但是就是这种文字有多少人奉之为信仰,而这些人就是主流文化潮流后剩下的孤伶伶的贝壳,而安给了他们心灵的归宿,她正是文学上的非主流。
我时常在想,痴迷安,似乎是一种现象,正如人们痴迷于画坛的凡高,文坛的卡夫卡,安也曾写过他们,原来孤独是惺惺相惜的。正是他们添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空缺,添补了主流文化下的空缺,我相信他们会这样非主流地主流下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