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一位卖爆竹的先生说,现在买鞭炮的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因为他们小时候买不起鞭炮,所以现在多买点弥补小时候的缺憾,80、90后基本对放鞭炮没有兴趣。我想这可能和现在人们的安全环保意识提高息息相关,也和物质精神文化种类繁多有关。
但现在放的炮竹全然不只是表达辞旧迎新的快乐,更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礼花自不必多说,天空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每年都会有一些新型的爆竹设计研发出来,比如今年三十就有一个花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家家户户人们都从窗户里探出头来观看,整个燃放过程变化万千,首先是瀑布烟花,五米左右高的白色烟花象瀑布一样倾泻而下,绚烂多姿;然后烟花又变成多姿多彩的璀璨小星星,接着又似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浪漫,高中低多层次空中展现,尽占天空之魅力。
在八十年代的,大年三十晚上从天刚一擦黑到大年初一早晨爆竹声会连绵不断,小时候的爆竹声和视觉效果都比较单调,从声音来讲小鞭炮、双响仅此而已,从视觉效果只有胜利花、魔术弹等,家长们会把小鞭炮拆开分给孩子们去放,男孩子们就把分到的十几根小鞭放在兜里,点上一根香,一会儿“啪”一声放一根,还得攒着不舍得一下子放完,成串的鞭炮在三十晚上十二点和初一到初五的中午午饭之前放一鞭,炮声和年味相依相伴,还有孩子们的图欢笑声和着家长的爱呵声,构成一幅美妙的春节欢乐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