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一个说法,美丽经济是否可能成为中国主流的经济形态,我认为至少现阶段可能性不大。美丽经济这个概念成为一些论坛的对话主题,在美容界、影视界、服装界颇为流行的说法,三亚因每年一度的世界小姐竞选而成为美丽经济的直接受益者,故而美丽经济、美女经济成为一种流行的说法。
美丽和经济本不相关的两个概念,时代变迁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就目前的经济消费行为比例构成来看,我个人认为美丽经济成为主流经济形态的时机还远未成熟。只有当男性消费市场也成为社会关注点的时候,美丽经济才是正常发展的。所以美丽经济要成为主流经济形态之一的必要条件是男性参与到这个经济行为中来。让理性的人面对美丽从消费行为上感性起来,这样的良性市场才能刺激产品研发、刺激服务、增加终端服务的多层次,融合到消费者的生活状态中,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式服务内涵,而不是单凭身材脸蛋提升销售就简单下结论是美丽经济,这种概念是不成熟的。
就拿西蔓色彩来讲,本来公司的业务范畴涵盖整个两性社会,但回顾十年的发展客户的性别构成,不论专业服装服饰企业、还是社会其它行业,和我们打交道的98%都是女性,而且只有女性老板愿意花钱来培训男性管理层人士和和男性服装销售人员。女性对美丽有想法,要求高。虽然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对于经济规律来讲就缺少一大块。
取悦女性,这是商人发财的通天法宝。作为第一消费群体的女性在商家眼中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曾有经济学者将美丽经济概括为四赢:观众欣赏美变得心情舒畅;选美带动上游经济发展;选美推动厂商和赞助商的知名度;选美培养参赛选手的气质修养。但假如一味将“美丽经济”理解为“女性美丽经济”,而不是“社会美丽经济”,就会走向极端,让人们认为只要有美貌就会带来一切。虽然女性是消费的主体,商家也想尽办法取悦于女性消费者,调查消费心理、关注消费行为,所有媒体的中心也是这样,满眼充斥的都是女人,但商家并没有真正关心女性消费者,
让女性消费者理性消费,让男性消费者感性消费,或者男人同时成为社会消费主体,美丽经济才会从概念上过度到实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