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赵骥编辑挚友——

雪明老师
琼瑶离开了,感谢她的奉献并厘清一些争议,其实是一种尊重。
我感觉,琼瑶在某一时段的爱情荒漠竖起了一面飞扬的旗帜,某种程度上为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添了一把青春的火。
我不勤奋,外加工作繁忙而无暇卷入小说中的痴男怨女的风月债里,但清楚地记得当时对于这位来自祖国宝岛的有着诗意盎然的名字的女作家充满了好奇和钦佩。看过一两篇她的小说,还看过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还珠格格》。
饰演香妃的刘丹引发我的特别关注,她的纯真无邪、温婉美丽激起我强烈的共鸣;而舞台下的演员遭遇车祸而香消玉陨更让我难过悲伤,这位一袭白裙的“香妃”与彩蝶共翩跹的模样常常在我眼前飞逝。
应该说,琼瑶编撰的一系列的海誓山盟的浪漫故事,给爱情相对苍白的特定岁月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里,可以是浪花、更可以是水滴。我没有水平去评价琼瑶,但不会忘记自己喜欢琼瑶书中那些矢志不渝的爱;我也记得自己不喜欢书中那些主人公经常性的歇斯底里——随着阅历的增长,更加不在意和排斥这些不稳重的性情。
前些年,网络上就琼瑶的复杂的婚姻有许多争议。她逝去后,她的第二任丈夫平鑫涛的前妻的三个儿女以及皇冠出版集团均沉默不语。
我觉得一个人的幸福如果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痛苦身上,是幸福不起来的。我也因此对琼瑶的印象大打折扣。
爱,是美好的;爱更是纯洁的。
她的所谓成名作《窗外》,我没看过,据说是写她自己读中学时与老师的青涩感情。
少女的纯真情怀是美丽的,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惊世骇俗般的情义,未必就值得歌颂,更不值得效仿。那种冲动的狂热恰恰不适合引导年轻人。
不少读者就她的作品里面插足他人感情的定位诟病多。
琼瑶,小时候大约就不是那种乖乖女,她奔放热烈,任性洒脱,敢爱敢恨。
也许,作品真的就是自己的影子,作品出卖了作者。

我的布娃娃
前一篇:努力而淡然
后一篇:《青春之歌》并未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