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青》的后记
标签:
人民教师终生受惠的职业 |
分类: 玫瑰情 |
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作证。(村上春树)
我以为,我不会再出书了,但一次又一次。
第1、2本,是同事们以及新浪网友的鼓动。第3本,挚友的痛苦经历促使我写下友情如茶、爱情如树的《我像雪花天上来》。
第4 本《青》,献给我终身受惠的职业,献给我可爱的学生弟弟妹妹,献给一直扶持我的师长朋友。
2019年秋,我应邀回到北江河畔,满心欢喜地见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弟弟妹妹。其中,邓燕芬他们那个班的同学大约有30年未见了。
不久,又应约与92届一群学生在广州沙面重逢,由张韶艳发起、彭宙组织。
此前,在深圳与学生的大大小小的美丽相聚,数不胜数,每一次都带给我深深的感动和喜悦。而这两次活动的时间特别长,在校道上与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握手合影的情景难以忘怀!我一气呵成《唯有真情与不辜负》;沙面的结集,我以《青》为题作了深度的记录。
第4本书以“青”命名。
常常,在万籁俱寂的夜晚,看星辰在瑰丽的蓝天闪烁;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听小鸟在清风中歌唱。一路走来,有你们……
记得深圳万科梅沙书院小王院长曾经说他们的老师的眼里,孩子就是美好的初恋:他们青葱、他们骄傲、他们会犯错、他们会改过,他们是未来的领袖、他们是自己的学生,他们就是老师的最爱。王赫院长因而特别提到爱尔兰诗人罗伊.克里夫特的这句诗:
“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在你眼里,我是谁”。
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那样的纯粹、可亲可敬。
我深深知道,我不能辜负这种犹如亲情、甚至超越亲情的敬爱。
大约最遥远的记忆是:在街头看到洒满露水的碧绿的白菜心,不禁低头抚摸着它并随口问价,头上飘下来一句话:“不用钱”。我抬头一看,是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着转身离开。学生却追上来,我几番推辞才罢。
1990年,我带学生妹妹陈磊赴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演讲比赛。赛后,在首都中央机关工作的钟真真学生弟弟,开心地领着我去吃当时粤北人鲜见的肯德基;去看圆明园遗址;去观赏中学课本里《荷塘月色》中的清华园的那一池水……返程时,我没再乘机,真真弟弟半夜送车并带给我满满一袋水蜜桃,直到铃声响了才跳下火车。之后他还回母校,陪我一起去买菜,碰到的同事还问:“是你弟弟吗”?
很年轻时,怕汽车的我到广州是直接住到王月芳以及林伯川、范丽明家里的。后来也到过谢妙玲、何竹雅的家。再后来孩子在中大读本科时,丢了新自行车,月芳闻讯马上跑到学校送给孩子一辆;感冒生病的时候,宾景云带去一药箱的药…..
在我的生命里,我与我的学生情同手足。
我以为,可以悉数收藏那些美丽于《青》里!
但文学告诉我,很难。
现实也告诉我,不容易。
比如,我希望到与自己文字交流较多的远在大连的核电专家廖伟明学生弟弟的红沿河核电那里参观访问,却因疫情而搁浅。
又如,《青》这篇文章,我曾在排版中挤入其他场合的两张学生合影,却因文字与图片场景不符而不得不放弃。
“寂寂梨花、淡淡其华,轻轻飘散、随风入画”。
我相信,爱我的学生弟弟妹妹会从书中的只言片语,得到共鸣;会在零星的图片里拾获欢声笑语。
第3、4本书摒弃了之前图片过多的繁冗,力求简洁不喧嚣。
做第1、2本书的时候,我为挤进一张图片而开怀,后来才醒悟:美,要恰如其分、要点到即止、要矜持沉稳。
前面的路不白走。
今天,在图片的处理上有一个创新。
分别用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以及《何须星光》文。
疫情之后,我第一次离开深圳,前往禅城佛山送毕国恒校长最后一程。
之后,一群在穗的好友策划了一个半路迎接我的计划,她们忙活了大半天。见面时的喜悦至今历历在目。先是大家逐一与我合影,然后大合照。次日我铺叙照片来显示“深千尺”的友情。收入此文必须连同照片一起,否则表达上会苍白。
我为此创设了“花瓣”图形:
将若干个两人的小图独立又统一起来,做成一朵花。既突出主旨又美观还简略。
《何须星光》如是。
我的生命旅途,总有人适时地现身扶持鼓舞我:
校长、老师、同学、学生甚至邻居以及众多的亲朋好友。
也有网友。
记不清太多的擦肩而过的网友。印象很深的不但有赵骥编辑,还有好些个年轻人:有大学生,也有上班族。他们告诉我在温州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北京朝阳图书馆看到我的书。
一直难忘云南临沧的赵姝(心静网友)小妹,大约因为她当教师7年,后因故改行这个特殊经历。记得她在临沧市新知书店买到我的《我像雪花天上来》时兴奋地与我联系的情景,她像一个久别重逢的朋友那样真诚地、热切地告知我她的酸甜苦辣,说我的书给了她温暖和力量,她很喜欢。也有一个更年轻的地理专业的硕士生,他说他要争取到我在微博上标注的单位(深圳高级中学)工作。结果小伙子真的在上海参加了我的学校在沪的招聘考核,如愿以偿。
网上网下,给我友情;更给我力量。
我从人民日报微博等公众号获取许多真知,也在国家疫情紧急状态下分别向它和人民网、中国网、中新网、央视新闻网、深圳新闻网等微博发私信提建议。
它们是无声的心灵朋友。
迄今为止,我的一则微博一天的访客最多为四五十万之多。这个小小的窗口,给我大大的世界。
出书也纯属偶然,又幸运地遇到海天出版社的非常认同我的王颖编辑,我的第1和第3本书都由她主持编辑。她审阅了我的书稿后,大度地同意我自行设计版面,让我快乐地喜欢着自己的喜欢。当校对与我的意见有某些不同时,她及时召开商榷会,与校对科的同事一起谦虚地聆听了我的意见,最后包括科长在内的所有人都鼓励支持我的观点。
第4本书,身体欠佳的她向我推荐了中山大学出身的刘翠文编辑担任责编。
新书的亮点:
1,深圳高级中学的美术教师潘常欢同事友情设计封面,
2,由北方的未曾谋面的网友赵骥编辑写序。
3,设立签名页。这要感谢我的母校今年11月初的90周年校庆日活动引发了这个亮点。新书出版,少量书本寄返粤北由我的母校义卖,所得书款归入我们老三届的爱心捐助的数字里。钟东校长热忱支持,欣然同意。出版社将在浪漫的签名页里加印我的手签字。
潘老师巧妙地将我的小文集的三个意象(蝴蝶、玫瑰、水晶)——
编织在如梦如幻的紫蓝色的封面里。
粉色的玫瑰袅袅婷婷,曼妙的彩蝶婀娜在它的上方,点点星光中升腾起的“青”字带着一个长长的深蓝的背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主旨诗意灵动地呼之欲出。
潘常欢老师大度谦虚地应允出版方可以对他旋即创造的封面进行修改。承接海天出版社装帧设计的深圳斯迈德设计公司的李恒毅设计师把原创的一只工笔花蝴蝶改为灵动的与玫瑰同色的飞翔中的写意蝴蝶。这是不同角度的绽放。
在此,也特别鸣谢深圳海天出版社暨斯迈德设计公司多年来对我的鼓励支持帮助。他们慷慨地给予我奇思异想的舞台,让我的审美融入排版艺术里。
特别鸣谢第3本以及第4本书的排版技师:田灵琴、朱玉洁、张尧、陈小燕。
特别鸣谢责任编辑:王颖(第1、第3本书)王颍(第2本书)刘翠文(第4本书)
而可爱的未曾谋面却已相知的赵骥编辑则说我是那种“人可负我而我不负人”的人,还说我有“高洁美丽的坚持”。对于这个可爱的评价,我欣然而不飘然。
我与赵编辑的友谊始于2014年初春。她从我的一则小文章洞察了我淡淡的忧伤,便剑胆琴心地扶助我。深切记得那个春风荡漾的寒夜,月光很柔和。她以她的学识、人品和智慧给予我前所未有的力量和美丽。
一路走来,许多许多人点燃了我,帮助了我而未能记录。但这些美丽永远闪烁在书中、在我的心里。像花、像云、像彩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