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像雪花天上来.后记》

(2018-08-27 16:03:14)
标签:

何以笙萧默

我不愿将就

分类: 水晶心
《我像雪花天上来.后记》
真正的高贵,在于超越过去的自己。《我像雪花天上来.后记》

 

 

题头语:

   今天,深圳市政府的深圳微博发布厅微博发布了两句话——“人生如茶,静心以对;时光如水,沉淀方澈。”我赞赏之。

我的朋友的一双别致的红色凉鞋被诡异地从鞋柜里拿出来,一只放在袋子里高挂在入门处的衣帽架上;一只不知所踪!这时,温婉、善良、美丽的朋友才如梦初醒。数月前,朋友放客厅里的独立红沙发上的一根新挫的门钥匙不见未引起她的高度注意。

简单思维永远够不着工于心计的头脑!

善良,必须有锋芒啊!


朋友六年前因此离婚又复婚。举家离开那个让她噩梦不断的地方。

这个事件,让她清醒地看到:余毒未尽。《我像雪花天上来.后记》

原来这些年,家里东西依然不间断地被拿走。除了贵重的物品如朋友赠送的人民币珍藏版,专挑那些能刺激我的单纯的朋友的物品:一大包的莫言文集所剩寥寥无几;《红楼梦》诗词评论若干本;邓丽君生平书籍;获奖的笔记本;一大叠的信笺和信封;原生态藤席;工艺雕塑羊;草莓玻璃碗;玫瑰花茶杯;水晶莲花;朋友赠送的巴林石印章以及她自己早年的水晶印章;珍贵的集邮册;美丽花环;白金项链、手链......


这是什么“爱”呢?!


请看我的第三本小文集《我像雪花天上来》的“后记”:

 

《我像雪花天上来.后记》


 

    

 

如果说,是喧嚣的社会带给我许多的忧虑而促成这本小文集的编撰;不如说是好朋友的沉重的生活,促使我义无反顾。

曾经,在第二本小文集发行时,《深圳特区报》的才华横溢的钟润生(二毛)作家记者建议我转而写小说或专题类的文学作品,走畅销书的路。

不久,我发表了《守望静好》:

 

 

……我还是写我的小散文,这不仅因为我喜欢它“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

余光中先生说:“它不像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中的隐身衣。”

他还说:“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

很重要的是,我愿意守望静好,继续书写我所钟情的小散文——追随缥缈轻柔的诗意、青睐随风而逝的浪漫。这也是我终于在大家的鼓励下开博客的初衷:

我试图以一己微薄之力褒扬爱和美,鞭挞恶和丑。

 

我的温婉、美丽的好友的家庭变故深深刺激了我,我为此写下《爱的纯度与高度》、《向着太阳唱出歌》、《幸福要义》等文章。

生活给我也以深刻的启示。我从新的角度考量爱情和婚姻,豁然开朗。

我的第三本书,超越过往的仅仅强调“专情”的观念,对爱情和婚姻的体察更深入、也更宽容和更人性化。

 

阳光下成长的经历,让我在青春少年时就懂得爱情与珠宝无关;与对方家庭没有粘连。

真爱是纯粹的。《我像雪花天上来.后记》《我像雪花天上来.后记》

闪光的年华,我曾经成功地为前来求教的同龄同事选择了“德才优于外形”的终身伴侣。我纯洁地认为,择偶几乎没有标准,只要这个人爱自己、上进、有才气就好。家庭情况等等实在是不需要考虑的。因为嫁的是那个人;不是他的家庭。

这是有偏颇的。

实际上,家庭会给一个人的成长打下烙印。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的老同学涂克对我说:

“雪明,你年轻时对高干子弟有偏见。你错了。”

我的确错了。

大约是读书时的一些深刻记忆形成了年轻时期的偏见吧!我的第一本书谈到上学时的第一位同桌——调皮的陆同学。小小的他的专横可以让年轻的女班主任老师痛哭流涕。他给我的见面礼是在桌子上画出“三八线”。他警告我,越线必打!还有若干捣蛋的同学,都让我敬而远之。

其实,在我们地委大院里长大的许多同学是我一生的朋友。

小时候捣蛋,不代表长大就会野蛮;单纯的调皮不是品质问题。而这些同学的父母又大多是为新中国浴血奋斗过的老革命,他们的思想品质常常是高尚的。我至今对李瑞民同学怀有深深的歉意。瑞民同学的父亲是地委书记,他为新中国成立牺牲了一条胳膊。儿时的瑞民同学确实不怎么守纪律,但他善良、诚实、有担当。小小年纪的他具有受委屈却让步于女同学的胸怀。当我长大后对深锁脑际的那一幕非常歉疚,非常敬重瑞民同学。我为之写过《追悔》一文,但一直找不到这位小时候同学一年的同学。

我的大院里的小伙伴很纯真,我为拥有他们的友情而庆幸;这些朋友,即使好久不见,仍不陌生。《我像雪花天上来.后记》

 

我一直坚信,真爱很美,它没有物欲;我也一直认同美丽的爱是一定不会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我更在风华正茂时就言行一致地经受了牺牲个人感情、成全别人幸福的考量。

 

我的第二本小文集倾向于“专情”,引经据典地阐述了爱的专注和执着。我甚至纯纯地质疑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爱。我特别欣赏金岳霖对林徽因的圣洁的爱:爱到终极才能终其一生不娶(不嫁)。

但是今天我的观念更新了。

我的超越在于:我不再简单地一概反对“婚外情”,也不再一味地劝人坚守婚姻,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正如我的学生晓云同学说的:“我们往往知道得少而发声早!”

子非鱼啊!我们焉能真切地知晓别人的感情婚姻呢?

很多时候,对于道听途说而没有印证的所谓事实再加上主观的臆断,很难有公正的结论。而爱,是一个人的事;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一家人的事。不由想起前些日子在微信中看到的让我茅塞顿开的朱旦华女士的一个发言。她说爱情不宜横向比较。确实如此。

因为,人很难做到终其一生仅仅爱一个人!

人是有感情的。面对大千世界擦肩而过的优秀异性,很多人恪守良知“发乎情止乎礼”;也有人逾越底线或者改弦更张,开始新的恋情。

伟人如此,凡人如是。

我认可“爱,横向比较也许欠科学”,还在于人不可能同时“爱”上若干位异性的可能。“爱”是有排他性的。“同时爱多个以上的异性”只能是“性”,而非“爱”,也因而,朝三暮四者难有真爱。

很多时候,我们说的“专情”也可以是特定的某一时段。但我更憧憬那种完美的“唯一”,这也是我的第二本文集的核心要领;只不过在第三本书里,我允许自己向往的爱情有了迂回和延伸的空间。我认为这是符合人性的多重性的。“宽容”并不等同我的“向往”的改变。“宽容”是正视人性的弱点——它促使我更客观、更平和、更理智。

“宽容”始终面对“真爱”。

如果一段所谓的婚外情,它能够让涉事者丢弃所有而爱其所爱,那么值得我们拭目以待。我不再劝人一味地坚守婚姻的理由于此。“爱人”已经不爱,婚姻就只是一具空壳。守着一张证明婚姻的纸,有用吗?

换言之,婚姻即使千疮百孔,但曾经出逃的心已回归,它的修复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婚姻关乎一家人、关乎孩子的成长,它需要让步和容忍。我支持婚姻的相对稳定。

 

身边朋友的磨难使我深深认识到:“爱情”可以读出人品,人品更可以鉴别“爱情”。


纯粹地爱一个人,一定会爱其所爱;一定会心甘情愿地为对方奉献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所爱。

凶恶的、贪婪的、无耻的第三者邻居觊觎、嫉恨我的优雅、美丽的朋友,悄然入室加害于她!那个女人,像童话世界里狠毒的巫婆一样,用狰狞的手捻碎了我的朋友的蝴蝶胸花里的珍珠串缀的翅膀;掐断了她的玫瑰花发夹;盗取她的美丽的红色手表、蝴蝶戒指、水晶吊坠表、小坤包、香水……掠夺她的钱财衣物甚至销毁她一摞珍贵的历史照片,还把已经作案的原本装有雅致发饰的空盒子、装购物卡的空袋子大张旗鼓丢弃在衣帽间门口,将自己的旧手表放在主人的床头柜的抽屉里……登峰造极地把海边的小石头以及她的肮脏的鞋垫放在我朋友的先生的汽车座椅示威——企图以一系列的卑鄙来激怒我的有高度涵养的朋友。这不由让我联想起我在第二本书提到的下流的第三者用硫酸毒杀情夫的妻女的案件。这两个女人是一丘之貉。她们没有爱,只有恶和贪婪。她们的带着凶光的行径让其“爱人”慌不择路,无路可走。

如此可怕的人不但没资格言爱,连做人的基本要素都丧失殆尽。想想,这个女人还可以把社区办公室门口的一丛香花儿生生地全部摘光并亲吻它道:“好香啊,好香啊!”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令人不寒而栗。

 

恰巧,昨天,我在占宝校长的公众号微博微信里看到他转载的台湾作家、画家、美学家蒋勋的演讲稿《生命里的善和美》。蒋先生说,善和美一直是哲学里非常重要的议题。他说自己很喜欢《红楼梦》,因为它用文学的方法不断提出人的善意性的问题。

善是美的,恶的是丑的。

贾瑞爱上王熙凤,最后被王整死了。蒋先生说:

“大约要到某个年纪,你才发现这本书里包含着作者惊人的善意,是说不管光鲜亮丽、富贵荣华到什么程度,都不能对卑微的生命没有善意。”

蒋勋先生用他的善和美委婉地点评了王熙凤的“恶”,叹息贾瑞的卑微。他也谈到今天的社会新闻里的泼硫酸、杀人放火等等恶行,他说作恶者“生活在压抑和卑微里”。

 

我几乎不假思索地给蒋先生的演讲写了这么几句评论:

“和颜悦色地借此说彼,本身就是善和美。生命中,它们就是日月,永远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我像雪花天上来”,我将永远守候静好。

无论这个世界如何物欲、喧嚣,我始终爱我所爱。

我想用电视剧《何以笙箫默》里何以琛的话作为这本书的结语:

“如果我的世界里曾经有过一个人,那么,其他的就是将就;而我不愿将就。”

                                                                  2015.8

                                                                                       《我像雪花天上来.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怕你哭
后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