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起航

标签:
话剧四世同堂 |
分类: 蝴蝶梦 |


这个夜晚的这个舞台,属于深圳第二实验学校的高三学生。今晚,传媒班的同学们将在这里演绎他们改编的老舍先生的话剧《四世同堂》。
表演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些年,我们看得比较多的是声情并茂的歌唱以及鼓乐喧天的舞蹈这一类的表演。
话剧,少。
同学们饰演的角色惟妙惟肖。年龄跨度大至有古稀老人祁老爷到小儿郎虎子、妞妞;正反角色又有热血青年小崔和狗仗人势的汉奸蓝东阳;也有气势汹汹的日本强盗李文山;更有在压抑下隐忍与奋起反抗的小羊圈胡同的民众。
原本三小时的话剧,现在用一个半小时完成,主题不变,但人物线索有所偏离:没有以祁家几代人为主;而是铺展特定时空下的小胡同的几家人的命运来浓缩一个社会,深刻揭示“国破家亡”的主题。
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舞台人物形象是直观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它诉诸于观众的直接视听。所以,话剧的观众是被全身心调动起来的:演员的一言一行甚至小小的细节都牵动观众。演员根据生活逻辑与自己的想象对角色进行诠释、演绎,就理所当然地受到观众的“检验”。观众的任何反应都影响着演员,实际上,反馈作用表明了观众参加了创造。
于是,同学们上演话剧,不仅表演者身临其境,在语言、动作等等方面得到出神入化的淬炼,并且生动深入地影响、带动着其他观摩的同学一同进入角色,互相渗透、成长。
这样的学习犹如春风化雨。实践艺术于传媒班的学生来说,尤为宝贵!
字正腔圆的对话,恰如其分的舞台行为,堂而皇之的舞美、音响、灯光设计,令我感叹。
我相信,有此经历的二实的学生们,无论台前幕后,都会刻骨铭心地上了一课。不仅是学术上的提高,还有思想上的升华。
观摩表演后的次日,我与第二实验学校的赵立校长通话——感谢他的邀请,我得以看到同学们精彩纷呈的节目。我特别欣赏“台风”和“场风”。台上台下文明优雅!没有狂热的喝彩,更没有声嘶力竭的鼓噪。
校风的建设可以从教室、操场、舞台中一叶知秋。
话剧的开场舞,诗意地注脚着时代背景,那些久违的民国女学生的袅娜的衣裙轻舞飞扬,和这个华丽的城市的许多光怪陆离的炫耀形成反差。尽管,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第二实验学校的同学们的舞姿还称不上是最美的,但舞台上下的谦和、沉静、自尊、自爱深深地感染了我。
对改编后的主线的迁移,严谨治学的赵校长说,曾经打算让语文教师在现场作一个点评,后因时间关系搁置了。我认为:改日在课堂上点评、讨论,效果更出彩!因为,评论的时间会很从容,参与度将更大……
这样的学习是不是很直观、很新鲜、很深刻、很难忘呢?
青春美,美在梦想。由衷欢呼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导引下,怀揣抱负,一步一个脚印地登攀!第二实验学校传媒班是去年四月成立的,六个月之后,便汇报演出了话剧《永远的格桑梅朵》,时隔一年,又再现了老舍先生的名作《四世同堂》。
梦想,起航了!
(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成立不久的传媒班的同学参加艺术高考,全部考上大学本科,一半以上的同学进入重点本科。)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