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美丽。
题记:不做女汉子,也不认同男人不做家务的偏激观点。
在占宝校长的微博看到其推荐的《台湾人的教女之道》一文。我大致认同之。
文章赞扬美丽的女孩回到家放下书包即熟络地帮忙做家务;还称赞那嫁做人妇者婉拒同性、异性朋友邀约的晚餐云云——此文因此也招来一些微词,说有歧视女性、让我等专心做黄脸婆之嫌。
男耕女织是人们公认的最合理的美满搭配矣!因此,我们做自己理应做的事——很份内;我不认为这样是男尊女卑。
女儿就应有女儿样。
但“文革”将我们所谓的“半边天”放大了,银幕上伫立的不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海岛女民兵”;就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铁姑娘”。于是乎冲冲杀杀、拉开嗓门的女汉子穿上与男人无异的灰蒙蒙的没有线条的衣装,风风火火地让中国人没有了性别之分。
我相信我对婀娜的朝鲜裙以及温婉的朝鲜舞的情结就是在那个特定的干巴巴的时期形成的。
我认同新中国成立之前,女人没有地位。因为很多女子没有文化、没有工作,结婚后往往依附于男人;而“文革”后,当家作主同工同酬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近些年,更有人提出退休年龄也要和男人看齐的观点——
我不认为女人结婚后就要像山口百惠那样隐身舞台、相夫教子;但绝不认同与男人共进退的女汉子思潮。我们比丈夫早点回归家庭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的小家料理得井井有条,更可以静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为什么非要尽快沧桑了自己的面容而坚持着“半边天”的作用呢?
至于家务,我觉得这是一门本领。利用女性的特质美丽自己的生活,是值得自豪的;但我也不认同男人不做家务的偏激观点。,更不欣赏女人为了所谓的底线,而一一婉拒与朋友共度晚餐的快乐。生活多么美好,为什么要自设障碍呢?
说到底,形式不重要,关键在于内容和主旨。只要我们简单、只要我们善良,这个世界就不复杂、就不肮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