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满地的美丽!
美丽的七夕转瞬而至。
现代人把古人的这个“乞巧节”称之为“情人节”。
人们迎接诗意的它的形式是多彩的、快捷的、或者说是昂贵的。
我特别依恋“红笺小字,诉尽平生意”的传递情意的方式。无论爱情、还是友情和亲情,书信是寄托情感的最美的驿站。
等待,真的很美。
1996年,我来到如火如荼的深圳。昔日的同事、朋友以及学生的“锦书”翩翩飞来。每天放学,走到校门口的收发室前看到召唤收信人的小黑板上我的名字,我就像过节一样开心。快乐地拆开信封:
那亲切的问候,演绎着一曲曲动听的的歌曲!敲打着美妙的心弦。
恋人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朋友们多时未谋面,思念的情愫通过锦书迅速传递。
亲情,同样因它而温馨:
那年的新年,还在粤北读高中的儿子寄给我一张贺卡,我清楚记得那画面是美丽的长辫子的女孩儿和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儿子用我的名字构成巧妙的排比句式的新年问候让我记忆犹新!先生的贺卡则是我喜欢的玫瑰。
表达爱意的书信,年轻时的确收获无数。这些珍贵的情感虽然因岁月的流失而尘封;但对于真爱,我们当永远心存感念!
特别不能忘记的应该是:不能回应,或者不得不礼貌回应的若干“锦书”。
这些表达美好情感的书信早已不复存在,但,毕竟,爱是不能忘记的!对纯真的、不伤害别人的爱,我永远报以深切的
!
在捷克最美的城市布拉格街头的絮语(2012.7)
谨此,我向爱我的朋友深深致谢!虽然,我的回复晚了些。
我在这里特别提到一位旧日的朋友。
我想,大概不会有人知道他是谁了。因为很多年前他已离开我的母校。他是不为人注意的非常敦厚的说话腼腆并脸红的人。
那年暑假,家在广州的张老师给我带回两张编织精巧的竹窗帘,她嘱我用光漆涂抹一下,并帮我请来了勤快、务实的他帮忙。他细心地帮我把加工过的美丽窗帘悬挂好。非常过意不去的我只请他喝了一杯茶。
几天后,我的小房间的门缝里塞进他写的厚达几页纸的传情达爱的信。我读后便匆忙将之烧毁了。午后,援朝老师神神秘秘跑来问我:
“雪明,收到我塞进来的某某的信吗?他央我给你捎信。我自知你不会喜欢他的。已经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我做贼似的把信塞到你门缝了呢。你怎会愿意和他交朋友?!”
她听我轻声说烧了后,又问:
“为何今晨你见到他,还向他微笑?”
我楞了楞,不禁笑答:
“人家是好意,不接收也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啊!不要骂他,请保守秘密。”
。。。。。。
这封“锦书”不是云中来的,是作者托同事塞进门的;也有真真切切地飞过来的,远隔千里或者近在咫尺!形式虽不同,但它们都是主人赤诚的心写下的爱的宣言。很神圣。
今天,也许没有人选择写情书来表达爱意深情了!因为,通讯工具先进快捷完好。就以手机而言,复制好的情意绵绵的美妙的短信比比皆是也!
真的是,再没有锦书将至的欣喜; 再没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再没有等待的美丽!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