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2024-06-25 08:09:03)
分类: 木槿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位于古运河三湾段,以古运河为轴线,两大古刹(高旻寺、文峰寺)为端点,彰显水工技艺和运河文化,打造与瘦西湖相呼应的城市南部风景、体育休闲和旅游度假区,2018年被评定为AAAA级景区。

三湾景区"凌波桥"剪影桥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高旻禅寺地处扬州城西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其水北承淮流,西达仪征,南通瓜步,故亦名“三汊河寺”。相传寺院创建于隋代,顺治八年(1651),两河总督吴惟华于三汊河岸筹建七级浮屠,以纾缓水患,名曰"天中塔",塔旁建庙,称塔庙。清初重建为行宫,康熙帝六次南巡,两次驻跸于此。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第三次南巡,见天中塔倾圮,欲颁内帑修葺,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倡两淮盐捐资报效,大加修缮并扩建塔庙。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第四次南巡扬州,驻跸塔庙,登临天中塔,极顶远眺有高入云际之感,故书额赐名“高旻寺”,并题作《高旻寺碑记》,“塔庙遂易名高旻寺。康熙第五、第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驻跸于此。《南巡盛典》记载:(高旻寺),天中琳宇,嵯峨遥临,俯瞰洵江皋揽胜之地。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扬州画舫录》记载:三汊河在江都县西南十五里,扬州运河之水至此分为二支,一从仪征入江,一从瓜洲入江。岸上建塔名“天中塔”,寺名“高旻寺”,其地亦名“宝塔湾”,盖以寺中之“天中塔”而名之者也。圣祖南巡,赐名“茱萸湾”,行宫建于此,谓之“塔湾行宫”。上御制诗有“名湾真不愧”句,即此地也。高旻寺大门临河,右折,大殿五楹,供三世佛,殿后左右建“御碑亭”,中为“金佛殿”。殿本康熙间撤内供奉金佛,遣学士高士奇、内务府丁皂保,赍送寺中供奉,故建是殿。殿后“天中塔”七层,塔后方丈,左翼僧寮。最后花木竹石,相间成文,为郡城八大刹之一。是寺康熙间赐名“高旻寺”,并“晴川远适”、“禅悦凝远”、“菉荫轩”三扁;及“龙归法坐听禅偈,鹤傍松烟养道心”一联,“殿洒杨枝水,炉焚柏子香”一联。碑文一首,俱载郡志。今上(乾隆)南巡,赐“江月徵观”扁,及“潮涌广陵,磬声飞远梵;树连邗水,铃语出中天”一联。敕赐“关帝庙”扁、“气塞宇宙”扁、天中塔“云表天风”扁。舟行至此,金山在望。御制诗“金山不速客,暂尔隐江烟”谓此。

乾隆《高旻寺》:兰若清莲宇,浮图碧落天;名湾真不愧,埋雁亦堪传。未纵晴明望,谁忘言象诠;金山不速客,暂尔隐江烟。

上世纪,高僧来果住持高旻寺,整顿寺规,严明宗约,断绝经忏,唯以参禅悟道为指归,由此宗风大振,名闻于世,与镇江金山、宁波天童、常州天宁,号禅宗四大丛林,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说。1983年高旻禅寺被国务院批准列为汉族地区重点寺庙之一,政府拨款数百万,迁出占用单位,并迎请原任高旻禅寺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德林法师回寺住持。寺庙山门嵌有康熙手书敕建高旻寺汉白玉石额。香港陈鸿琛居士投资50万元兴建新建禅堂一座,高18米,呈不等边八面体近圆结构,外观雄伟,内室宽敞,周边皆为禅凳,中间供奉八尊佛像,坐禅时人人面前皆可看到一尊佛像直面自己。缅甸洞缪观音寺住持惟静法师赠送坐式、卧式玉佛各一尊,为古刹生辉。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通常禅宗寺院中间的释迦牟尼佛,旁边两个弟子左右胁侍为迦叶尊者、阿难尊者,而高旻寺在德林老和尚重修殿堂时灵心独创,中仍为释迦牟尼佛,手持莲花,旁站弟子二人为被称“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大雄宝殿”前的香炉亭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陈鸿琛居士投资的新建的禅堂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中国第一禅堂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据说,“高旻寺”与《红楼梦》“大观园”很有渊源。《红楼梦》大观园有“北方说”、“南方说”之争,现有学者认为,《红楼梦》中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就是以曹寅等人为康熙南巡修建高旻寺塔湾行宫为背景和原型的。康乾时期《高旻寺行宫图》题跋曰:高旻寺行宫在城南十五里,地名“三汊河”,其旁有塔曰“天中塔”,圣主仁皇帝南巡,于此敬建行宫,恭逢皇上省,方重葺其旧,以备临御。

(清)钱维城绘《高旻寺行宫》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文峰寺,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畔东岸 ,因塔而闻名,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由时任知府虞德晔等官员的赞助支持,僧人镇存卖武募化建成。(明)王世贞《文峰塔记》记载:此僧在少林寺从师披剃,命名曰镇存,把钵维扬,至南关之外福田庵结夏,有感于阿育王事,发希有想,拟创宝塔……。塔建成后,当时中丞邵御史闻而喜,题名文峰塔,文峰塔为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每层八拱门,底层回廊式做法,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塔身青砖青瓦,塔顶为八角攒尖屋顶,每当朝阳升起,文峰塔的塔影倒映在古运河的河水之中,如笔蘸砚池,成为砚池墨的景观,(清)李豫曾《文峰塔》诗有“九峰砚池塔作笔”之句。文峰寺面临运河,这里原称“湾子”,文峰塔寺建成后,改称“宝塔湾”,在寺门前立一名碑上书"古运河"。唐高僧鉴真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都从此而入长江。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与“高旻寺”、“文峰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