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汕文学读本》之“东里”释名有误

(2017-07-09 17:51:07)

《潮汕文学读本》之“东里”释名有误

                 章信哆

  

陈天资,字汝学,号石冈,饶平县宣化都上里村(今大埕镇上东村)人。嘉靖十年(1531年)登辛卯科举人,十四年(1535年)登乙未科进士,官湖广左布政使。嘉靖三十三年致仕,约同下湾吴少松相与采辑旧闻,搜罗遗逸,编纂成《东里志》。乡土教材《潮汕文学读本》(以下简称乡土读本)有一篇“《东里志*序》”文章,该文是《东里志》一书作者自序。乡土读本编者对“东里”作出的一番解释出现舛误,不符原著“东里”的意义。兹录如下:                                                                        

“东里,即现在的澄海东陇。原属饶平县苏湾都,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撤苏湾置澄海县,于是东里遂归澄海属地。陈天资写《东里志》在澄海置县之前,故志中记载,仍以饶平为主,也不限于东里。”

 

今天澄海区的东陇,旧属苏湾都解释无误。今之东里镇一名由东陇而来,治址在东陇村,但跟陈天资《东里志》中的东里风马牛不相及。《潮汕文学读本》释文误把澄海的东里误作饶平县宣化都之“东里”,导致判述错误。盖此“东里”不是“现在的澄海东陇。”

  澄海县建置历来不存异议,方志文献颇详备。"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撤苏湾置澄海县"之说不够严谨。刚好乡土读本中《东里志*序》一文之后收有饶宗颐先生的《汕头释名》,文中有“明嘉靖四十二年,许朝光剽掠牛田洋大海之滨。沮洳之宅,寇氛既恶,乃于是岁析揭阳之蓬洲、[鱼它]江、鳄浦三都,置澄海县”。这是公认的澄海县建置时间,公元纪年则1563年,比《潮汕文学读本》的判断早二年。但未撤去苏湾都,而是把苏湾都从饶平县分割出去,合海阳三都、揭阳三都共七都置澄海且。

 澄海区东里镇,旧名称有东陇河泊所、东陇村、东陇港、东陇埠,曾是名扬海外的“通江总汇”之地,有“百载商埠”之誉。远自宋代潮州府已在东陇设立水军寨,旧址即今之水寨村。王岱《澄海县志》公署:“东陇河泊所署:在东陇村,向海深二十七丈,广一十二丈,明嘉靖十八年所官沈云山重建。”

民国28 年至35(19391946)澄海县政府迁此办公。1949年又称东陇镇。1961年成立东陇公社。1971 年改称东里公社。1980年建东里镇。现东里镇治所在东陇埠,下辖东陇等二十二个村,东陇村是至今一直沿用的旧村名之一。如果不是北沙头的形成,东陇不过一弹丸之地,精彩芸粹毕竟有限。嘉靖四十二年割隶澄海,其山川形胜、人物故事于今也有流传。而东里镇至今也无修志,人文见于澄海县志。

 

东陇,不管在海阳、在饶平、在澄海,一直属于苏湾都。澄海县的东陇现在仍作东陇,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从海阳县析光德乡的弦歌、滦州、清远、太平乡的宣化、信宁及怀德乡的隆眼城、苏湾、秋溪等三乡八都置饶平县,隶属潮州府,东陇遂属饶平。1563年之后苏湾都隶属澄海县,东陇遂属澄海。澄海县以九溪桥(交界桥)与饶平县交界。其中东陇属怀德乡苏湾都,在九溪桥南十多里,与《东里志》之“东里”,在九溪桥东北几十里,中间隔樟林、樟溪、钱东、黄冈大片地域。澄海区内的东里,在北溪至下游义丰溪北岸,清以前曾称北沙头,东陇在北沙头西,陇西名西陇,陇东名东陇,是古自然村之一。现在的旧自然村仍叫东陇村。东陇所属镇治曾名东里,肇始于清末,1914年称东里镇,1949年曾改称东陇镇,1963年东陇又曾改称东里,至今东陇为澄海区东里镇下辖村。究其错误的原因,在于澄海县东里镇与饶平县的“东界(东里)”同名,原同属海阳县,成化十四年起同属饶平县。至嘉靖间东陇又析出,自此至今归澄海管辖。故有“东里……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撤苏湾置澄海县,于是东里遂归澄海属地。陈天资写《东里志》在澄海置县之前,故志中记载,仍以饶平为主,也不限于东里。”其实饶平县至今没有东里镇,而统称“东界”一带为东里,中心去东陇村址约百里。

 至于陈天资笔下之东里,在潮州与福建诏安临界的海边半岛,隶饶平县宣化都,而不是乡、都一类的行政区域。因所在饶平县东南部地域,当地人习惯上称为"东里",或“东界”。解放后一度称东界公社,是以大所城为中心,涵盖大埕、拓林在内边海广大地域的统称。域界含上里、东埕、大埕、神前、岭后、长美、上湾、下湾、柘林、下岱、高埕、大港等村(清康熙刘忭原本、光绪惠登甲增修《饶平县志》卷八。)《东里志》“村落”描述大城所周边地方的情形:《东里志卷一》也云:“东里旧名太平乡。东则上里、东埕、大埕,南则神前、岭后、长美、上湾、下湾、柘林、下岱,北有高埕,西有大港,而大城屹立于诸村之中。南[石寻]、北港、均坑、港口、西寨、下寨、南山、磁窑、东段、上村、东山、新甲、北山,则大港之支村也;象头、下底、西山、田上、山边、东头、山兜、北山、上寨寮,则柘林之支村也;红螺山、港湾,附于下湾之东隅;东门外北村,附于大城之堙外。此则东里村落之星分棋布者也,皆属宣化都,统四图。”《东里志》的作者陈天资就是上里村人。 

陈天资写《东里志》不是在澄海置县之前。《序》文引自《潮州府志》时,被作者漏掉或没有注意末尾之题识:

“万历二年岁次甲戍冬十一月朔日书于茂林真乐园赐进士出身、钦选户部主事、兵部郎中、叙州府知府、辽东道监察御史、湖广左布政使。”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时澄海建置已十有余年。释文称“陈天资写《东里志》在澄海置县之前”有失察之误。仗此判言“志中记载,仍以饶平为主,也不限于东里”又多添了一个错误。《潮汕百科全书》释《东里志》:“翔实记述饶平县宣化都、信宁都的部分地方情况”。宣化、信宁二都皆在饶平,《志》以东里为名,因所述主要在宣化都的“东里”,记述也以宣化都为主,也连及南澳。今属于汕头市的南澳县,与东界同在海中互望,当时属于饶平县。而东陇——现为东里镇治所,昔属苏湾都,在宣化、信宁二都之外,自万历之前(嘉靖43年),随苏湾都割入澄海县,至今仍在澄海辖内。陈天资作《东里志》时去澄海设县十多年,东陇已不在所记范围。

                               

 饶平东界代有贤人,名胜古迹繁多。曹宗,字宗道,饶平县东界油园村人,即今所城镇神前村。明成化八年辛卯(1471年)科举人。曹宗先陈天资一个甲子出仕。饶平县文联编的《饶平乡情》录其《东里纪咏》八首,山川形胜见之笔端。 

 

家住岭南第一村,幕山旺气更氤氲。谁言上里人愚直,自有英豪出世群。         

鸿程地僻山川秀,诗礼衣冠胜旧游.  桂籍频登呈国色,文名久矣播中州。                

云峰山下云峰寺,采采香花蔼寺场。可怜头陀千万群,西天依旧路茫茫。                   

行尽狮山凤髻山,高埕流水伴云间。牧童摇指烟村内,无数英华点地斑。                   

鲤鱼钟秀倚神前,莫把神仙作浪传。长美风光添锦翠,银河月色共婵娟。                  

二湾山石势嵯峨,毓秀钟灵俊彦多。忆昔红螺曾驻跸,至今古迹未消磨。                   

百二山河下岱全,柘林戍旅自年年。金门潮涌咽喉地,月照矶头沙影妍。                 

横山界破青山色,云销南关壮东域。漫言邹鲁是海滨,几见文章魁上国。    

     

又《东里名胜》十七首,该书选辑六首,分别为“大城所”、尖峰山”、风吹岭”、红螺山”、烟楼山”、鸿江(大港)”等,六处名胜尽在东里境内,都是所城、拓林和大埕境内风物, 《东里志*序》一文有作者陈天资的自述:“东里之在潮郡,虽云僻处一隅也……大埕有学士陈姓者,或曰西河陈氏之祖也,或曰巷内陈氏之祖也。今二氏之子孙尚存,讯以名字宦履,皆不知矣。上里有郡守张氏者,洪武初,方首户系籍于海阳,不再传而子孙微矣。余尝见其首垦田段册,及奉祀神牌,皆题曰:‘福惠二郡太守’,而其名则亡之也。大港牛慕洋有吴郡马墓,荒址徒存,而尚主之征称莫着。神前鲤鱼山有将军冢,翁仲卧荆棘,而将军之名姓无传”。所涉地名相同,而且仍为今天所沿用,证明《东里志》中之“东里”非苏湾都东陇之沿变,因“东里”所指非东陇,而以宣化都之东界为实也可证。   

                   

《潮汕文学读本》共二册,我手上所持为第二册。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初版,2005年第二版,至200811月第八次印刷。有着可观的发行量,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其中大部分为在校生。也就是说,这是一本学生必读的乡土教材。是“汕头地方课程教材系列〈汕头----我的家乡〉之文学教材”,有规定“学生必须修习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见该书封面及编写说明)。编辑发行这种重要教材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读者对家乡人文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原本出于编者善意引导的解释却出现错误,应及早改正,以减少讹传。(潮学网.2009-5-15 15:06:07重新编辑)

参考资料有<</span>澄海县志>、《汕头市地名志》、《潮汕百科全书》、《饶平乡情》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