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奥地利秋之旅(4)

标签:
霍夫堡弗兰兹约瑟夫奥地利茜茜公主维也纳旅游 |
分类: 畅游东欧 |
帝国之都维也纳
下了飞机又找了一阵info柜台,这好像成了我们旅行中的必到之所,最后搭上shuttle bus区市中心找旅店,当街看地图,维也纳的气温比布拉格低很多,天早黑尽,我们在橱窗下借着微弱的灯光寻找地图上自己的位置,一奥地利老爷爷很人心地问我们去哪里,虽然大多用德语,但还能明白。
这三星酒店比布拉格的四星小巧,但温馨可人,房间宽敞,还有3件套的沙发、茶几,很有家的感觉。在楼下柜台买了维也纳Pass,不过刚买就后悔了,因为它的功能其实跟国际学生卡是一样的,我们有国际学生卡再买这个,等于浪费了,仅仅是坐车能有些用处。
今天老天很不给面子,先是雨下个不停,还伴着大风,让我想起了荷兰不堪回首的天气。去美泉宫买茜茜公主套票,套票包括美泉宫、霍夫堡宫及茜茜公主家具博物馆,没想到电脑出了问题,卖不了套票,只有分开的票出售,让我很是窝火。分开买要贵些,我们觉得不划算,只有放弃,想霍夫堡也卖,会不会那边电脑没问题,走过去结果也是一样,郁闷!好,只有把Sissi三件套推后,先看其他景点吧。
先去斯蒂芬大教堂,虽说这是奥地利最像样的教堂,但自从意大利回来,对任何教堂全部兴趣缺缺,确实审美疲劳。
辗转去金色大厅,但是没办法进入,外面倒卖黄牛票的人一堆,又不是什么名乐团演奏,pass!除非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还差不多。然后是分离派会馆,不像介绍的那么好看,又大又空,华而不实,除了底楼的“欢乐颂”简直没看头,甚至连发霉的火腿片都拿来展览,真是服了!还有发黑的面包……果然就像保守派说得样:这就是镀金的大白菜……
反正也有Pass在手,我们又去了维也纳有名的彩屋—Hunderwass haus,建于1985年,昏达瓦舍(Friendensreich Hundertwasser或百水先, 1928-1991年)设计这排怪怪的公寓被维也纳人昵称为「保龄球木瓶房子」,它以不规则的线条区分,却又奇异地整齐排列,而每一层楼都漆上不同的颜色,还有不规则大小的窗户,最怪的是,公寓顶楼还有一个阿拉伯式的圆顶,里面的建筑也是起伏不平。不过就像鹿特丹的铅笔楼样,这也是普通的住宅。
我们紧接着去了Prater(普拉特),在拉丁文中是沼泽绿地的意思,是维也纳市继莱因茨动物园之後的第二大自然公园。普拉特座落在多瑙河和多瑙运河之间,总面积达一千二百九十公顷,东西长十余公里。普拉特公园始建于1162年,曾经多次更换过主人,1560年,这块土地变成了皇家的狩猎之地。1766年,约瑟夫二世皇帝把这块绿洲重新还给了维也纳人民,几个世纪以来,普拉特几乎从未变更过自己的模样。1895年,在这里建立了“维也纳的威尼斯”,两年之後,人们在这里建造了後来称为维也纳标志的摩天轮。摩天轮(Riesenrad)的设计师是英国的 Walter Basset,建成於1897年。整座摩天轮重3、400吨,高达67米,共有120根辐条,当年可载30个车厢。1997年,摩天轮诞辰一百周年,人们用了五吨油漆,把摩天轮粉刷一新,如今,摩天轮几乎成了每个到普拉特来的游客必须要享受的一个节目。不过,天气这么冷,很多游乐设施并未开启,而且摩天轮就算打折也要7欧,放弃。
来到多瑙河,风大得不是一般,不过两岸景色也确实迷人,妈妈给我胎教的时候听的就是《蓝色的多瑙河》,所以这条与我素未谋面的奥地利母亲河让我觉得格外亲切。多瑙河在维也纳分成了老多瑙河、新多瑙河、多瑙河及多瑙河隧道。由于地铁站在新多瑙河上,我们怎么也要看看原始的多瑙河,狂风中我们暴走一路,看完多瑙河走到地铁下一站时,我觉得自己都要被吹倒了。
再返回市中心——霍夫堡宫,Sissi套票已可以发售了,我终于圆了我来奥地利的梦想——一睹我最崇敬的公主/皇后Sissi。从我记事起的第一部电影便是Sissi,1955年时由罗密施奈德主演的,那时候我母亲才刚出生呢,呵呵,但这部电影却流传了半个世纪,为世人们奉为经典。当我重新回顾电影时,我儿时依稀的印象里依然有那个让人眼前一亮、天真活泼、美丽动人的公主。小马追我那阵时,他问我最爱的电影,我都说“Sissi”,她和弗兰兹的爱情是我的憧憬,公主和王子的故事是那么真实,就应该是那样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
如今我要认识的是一个现实中的Sissi,一位真正的奥匈帝国的皇后。耳机我们能选的只有英文,不像凡尔赛还有中文解说。现在的霍夫堡宫殿也已成为了供人参观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奥匈帝国时皇室的生活。先看过皇家博物馆,两个字:奢侈,就如同凡尔赛、卢浮宫及碧提宫一样,里面陈列着历代皇室使用过的物品,这里一般以金银白金瓷器餐具为主。这里的餐具及盥洗用具样样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珍品,有来自欧洲各国及远东地区,可见奥匈帝国当年也是多么的强盛、不可一世。弗兰兹乔瑟夫一世的用餐时间居然能精确到43分钟,然后接见宾客,其间菜肴都是数之不尽,而且每样菜速度很快,根本吃不到几口,每两位客人有一位“footman”传递东西、餐盘及倒酒,每6个人分享一盘菜,餐桌上更是鲜花水果摆了一桌,其实跟清王朝的“满汉全席”相比肯定是相形见拙,不过在欧洲哪怕是皇室之中,也算得上是奢豪了。精妙的是,会议期间用的烛台下有镜子底座,可以反射蜡烛的光芒,这样就有了双倍的灯光,很聪明的做法。每一代的国王和皇后都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因此各式风格的用具也应运而生。而且,似乎和法皇一样,他们也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都会有一间专室摆放各种中国瓷器。
接下来是茜茜公主博物馆,那悠长的楼梯已让我联想到这位皇后的生活:16岁的懵懂少女,父亲马科斯是巴伐利亚公爵,母亲是皇帝的亲姨妈、苏菲皇太后的妹妹——路德维卡,茜茜的正式名字叫伊丽莎白,“Sissi”乃是家人对她的昵称。茜茜与姐姐海伦和母亲从巴伐利亚来到伊舍尔,正如电影里所描述:苏菲皇太后已指定海伦公主为奥地利皇后。可在宴会上年仅23岁的皇帝弗兰兹(Franz)却爱上了天真活泼的茜茜公主,他说道:“她的嘴唇像草莓一样新鲜”,而茜茜也说,“我是多么的爱他,要是他不是皇帝该有多好。” 弗兰兹应该是很爱茜茜的,由于茜茜不喜欢那些繁缛的西班牙宫廷礼节,弗兰兹也任由她去,很多时候很将就她,只要茜茜喜欢,他亦不辞千里从波西米亚运回她最喜欢的家具(在家具馆会看到)。
作为奥匈帝国的皇帝,弗兰兹每天早上3:30就得起床,4点开始办公,在中午他有可能给自己找点时间午休几小时……当皇帝真不容易啊~~在弗兰兹的办公室里,茜茜最美的一幅画像被挂到当眼处,让他随时能看到他那心爱的天使。这幅画,茜茜披着她那令人羡慕的长发,半露酥肩,几乎背对画师,笑不露齿、风情万种、美丽动人……弗兰兹一定每看到她就疲劳全无了吧。
茜茜酷爱骑马和塑身,他的父亲马科斯公爵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是个非常随便豁达的人,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他也从不摆贵族架子,甚至常跟平民一块喝啤酒,但他也把茜茜训练成了一位奥地利少有的好骑手。茜茜172公分,但却只有45-47公斤的体重,在她的房里居然还有她自己设计的木制健身器材和马杀鸡床……确实,哪怕以现代人的眼光,这位皇后也太出格、太前卫了。
博物馆内有众多画像,弗兰兹年轻英武,就跟我想象中的王子一样,而茜茜公主甜美可人,他们的形象就如同童话故事里“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样,可他们的生活真的有那么简单快活吗?茜茜的婆婆/姨妈——苏菲皇太后,对她更是严格管教,让茜茜很受不了,每天都有苏菲的命妇监视茜茜,苏菲自己也要亲自过问茜茜的一举一动,因此茜茜在宫中的生活并不美满。此外,她的长女苏菲2岁时夭折、唯一的儿子鲁道夫30岁时与情妇双双在森林里自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她的婆婆苏菲皇太后,她认为皇后应陪伴皇帝左右而无暇照管自己的孩子,她剥夺了茜茜抚养自己孩子的权利,这让茜茜的精神状态更每况愈下。在儿子鲁道夫去世之后,茜茜精神上出现很大问题,一直非常阴郁,她把所有坏事都怪罪于他人,她也由此终身着黑色礼服,不喜欢拍照、不喜欢画像,成天哀怨地诉说着陈年的伤心往事。现实中的茜茜公主也并不像外人所传颂的那样伟大,她对政治无丝毫的兴趣,只有在对匈牙利的政策上稍加干预,其他的,她只钟情于自己的生活:骑马、塑身、写诗……对于一个皇后所应有的责任感似乎并不在乎。
之后茜茜在日内瓦遇刺身亡,被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路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锉刀刺杀身亡。路切尼本来想刺杀奥尔良公爵,但奥尔良公爵临时将他的行程改变了。而伊丽莎白当时虽然匿名在日内瓦逗留,但报纸上还是报道了她的行踪,因此卢切尼决定刺杀伊丽莎白。可怜的茜茜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锥子戳中,还以为对方只是要抢劫,为了赶上船,他们并没有停留,直到上船才发现,于是又返航,回到旅店后没几分钟后茜茜就与世长辞,年仅61岁。皇室的生活让她如此痛苦,也许,死对于她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外界有传闻弗兰兹与茜茜同床异梦,可从画像和照片中能看出弗兰兹很爱茜茜,在她的遗体被送还时,弗兰兹悲痛欲绝,毕竟这是跟他一起生活了45的亲人。这位皇后其实除了美貌并无所建树,但她留给人们的印象已是不可磨灭,也很明显,皇室的生活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光彩、随心所欲,一举一动都要受到挟制。他们的生活就像笼中的金丝雀,自由还是比什么都更珍贵吧。
晚上我们跑回westbahnhof火车西站,意外找到了维也纳唯一的Sissi雕像,居然在火车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