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新疆小玉石
昆盖山十八罗汉雪峰,是一处深藏闺房人未知的诡秘绝境
。它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境木吉乡境内的盖昆山山脉上。雪峰下便是1500年前形成的卡日铁米尔火山群,盖昆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处于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的交汇处,木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由于它四周有高原湿地的包围,孕育了帕米尔高原上诸多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如冰川、冰蚀湖、冰洞
、湿地、火山群等。这里居住着三千多柯尔克孜族的农牧民。从盖孜检查站到木吉乡,没有柏油路,一条不太宽的石子路被洪水冲的坑坑洼洼,十分难行。在木吉本地流行这样一句谚语,说:“想到盖昆山,九个戈壁滩,九十九道弯,屁股磨不烂,难到木吉滩。”
木吉乡与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300多公里,全乡有42个边境山口,属边境地区,因此具有“新疆边境第一乡”之称。而木吉村的盖昆山上,一字排开的十八罗汉雪峰,终年积雪不化,雪山连绵起伏数百公里,峰顶云雾缭绕,阳光透过云层,远处望去,银光闪烁;雪峰之下,木吉河水,水流舒缓,两岸水草丰盛,草甸如茵,牛肥马壮。
“柯尔克孜”是民族的自称,也是其他民族对该民族的称呼,国外同源民族被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有人说“柯尔克”是四十,“克孜”是“姑娘”,“柯尔克孜”就是四十个姑娘。柯尔克孜族的主题色调一般多为红、白、黑三种颜色。柯尔克孜族的小姑娘,在高原上常年受到紫外线的照射,肤色黑里通红,看着让人不禁心生怜痛。
盖昆山,柯尔克孜语,意为阳坡。属西昆仑山西部山地。近东西走向,长约120千米,宽约40千米,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南与萨雷阔勒岭相望,中间为木吉谷地。山体高大,山脊主线均在6000米以上,这就是十八罗汉的主峰萨尔祖鲁克峰,海拔6678米冰川发育。
卡日铁米尔火山静静的躺在木吉群山谷底,四周绿草葱郁,河水清澈见底,几间柯尔克孜人用石头堆砌的民房点缀着昔日的苍凉。天空白云覆盖,山顶白雪皑皑,山下河水清清,河岸绿草葱葱,与十八罗汉的主峰萨尔祖鲁克峰遥相呼应。要不是身临其境,玉石怎么也不会相信,在海拔如此高的群山峻岭中,还深藏这么一处人间仙境。
远处,山峰林立、云层叠嶂,近处,牛羊成群,冰天雪地,一蓝如洗的天空,白云朵朵,像那四处游移的羊群,倒映在清澈的水洼里,让人心情无比的畅意。眼看火山口不远,可是走起来,在这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很是艰难,都说,望山跑死马,这话是谁说的?真是大实话。
站在木吉村的一处高地上俯视木吉村和十八罗汉山,这才发现,蓝天与白云,积雪与山峰,草甸与河流,石子与戈壁,结合竟是如此的完美,他们相互衬托,又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木吉乡平均海拔3500米,新疆本地人已经适应这里的高原环境,但外地来的游客,还是会出现高反现象。所以,进山之前,准备一袋氧气很有必要。玉石的女儿虎妞和随行的花妮阿姨赶着羊群欢快的呼喊,一点也没有高反的样子。
柯尔克孜族的民居,大多数都是采用戈壁滩上捡来的石头和土块砌成的,屋顶采用木料搭建,房顶就地取材,用戈壁土直接覆盖,不做防雨层。羊圈多用石头砌成,露天,带门,各家根据牲畜的多少来决定卷棚的大小。
柯尔克孜族老人,胡须斑白,带着柯族人的毡帽,背着手去草原上放牧,已经年近八十岁,身板却依然俊朗。山下广袤的草甸上就是他家放养的上百只羊群,他家的孩子都已经成婚生子,搬进城里居住了,可他还是舍不下这里的大山、河流、草甸和牛羊,固执的坚守在风光奇美的雪域高原上。
柯尔克孜族的父与子,背对雪山,面对镜头,淳朴的男人,可爱的孩子,让众多的自然风光中最绚丽多彩的景观为之动容。英雄史诗《玛纳斯》的序诗中这样唱道:“荒滩变成了湖泊,湖泊变成了桑田,山丘变成了沟壑,冰川变成了河湾,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幻,祖先留下的故事代代相传”。玉石想用这句史诗作为告别木吉的方式,希望柯尔克孜人在未来的若干年后,在他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依然还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父子情深。
原创图文,转载请署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