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新疆饮食系列:抓饭


标签:
美食新疆抓饭维吾尔族胡萝卜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新疆饮食:抓饭
◐小玉石
虽说我年龄不大,可进疆也有二十好几年了,对于吃来说,我是很有研究的。民以食为天,吃当然是头等大事。说我嘴刁,也不为过,说我爱吃,也不反对。因为周边的大餐小吃我吃了个狐圆。新疆的特色小吃数不胜数,抓饭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主餐之一,也是最有讲究、最有特色、最有营养价值的主食。婚宴请客,招待好友,逢年过节,都要做一大锅香喷喷的羊肉抓饭,以示主人的手艺。
抓饭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分为素类和荤类两大类。素抓饭从字眼上就可以看出,是没有肉的抓饭。大体上有葡萄干的,南瓜的,豌豆的,胡萝卜的,等等。荤类的有羊肉的,牛肉的,鸡肉的鸽子肉的,当然是没有猪肉的,因为伊斯兰教是禁吃猪肉的,就如回族一样。好的抓饭,一般说很难吃到的。上乘的抓饭做起来工序也是非常繁琐的。选料至关重要,米要精的,菜要鲜的,肉要嫩的。
材料准备好,就可以动手烹调了。中火将清油烧至800度,将肉放入油锅,加入食盐翻炒,十五分钟,把条状胡萝卜入锅中覆盖在肉上。精米淘洗干净,盖在胡萝卜上,加入清水高出米粒一到两指。此时,火候要小,慢慢的微火烘烤,一小时后,香喷喷的手抓饭就可以出锅了。好的抓饭,揭盖便知,米粒颗颗独立,软硬适中。出锅也有讲究,也有技巧。先把米和胡萝卜均匀的拌匀,力要适当,保证胡萝卜不会搅碎,而且要从一边开始,不可全锅一起翻滚。微火不停,继续烘烤,以保米饭的温度,让后来的客人可以吃到热乎乎的抓饭。
新疆的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盛饭也很有讲究,年长或是尊贵的客人,一般要把最上面的米和大块的精肉盛给客人,自己吃带骨头的,这也是这个民族最可敬的地方。当你吃着抓饭,看似很油,吃着却一点也不腻,维族老乡吃抓饭,现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饮食风俗习惯,不用筷子,不用勺子,依然执手抓着吃。很熟练,很地道,很有科学。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也许和新疆当地的环境和生活习性有关吧。
曾经和一位德高望重,且知识渊博的当地土生土长的维吾尔族老人,一起谈论有关手抓饭的渊源。老人如是的说,新疆古代是个游牧民族,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不断扩张,草原没有了,河流没有了,羊群也少了,生活很困难,水源是最关键的问题,一旦没有了水,整个古老的民族会被沙漠覆盖的。祖先们为了生存,一面寻找水源,一面节约用水,视水如命,洗手之能蜻蜓三点水,不可再多。饮食也尽可能的少用水。比如馕,烤肉,都是很少用水的,况且都很容易随身携带,包括抓饭。
谈及抓饭的营养,老人自豪的说,前几年,有几个日本人专门来到我们新疆喀什,研究我们维吾尔族人为什么能长寿的问题。他们首先对我们的饮食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我们吃的抓饭最具有科学道理。营养分配均匀,反正有好多的科学术语我也不会说,老人捋了捋发白的胡须,轻声的告诉我,我们这里就有一位一百三十多岁的老寿星。老人说的话,我有些迟疑,但在前不久,这个迟疑被打消了。我一位从事新闻的朋友做了一期这个老寿星的专访。我看到他发给我的视频,我才相信。
原来这普普通通的饮食中就隐藏着长寿的秘诀,抓饭,我爱吃,也会做,如今的我,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这里的习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热爱着这片古老的沙漠,是因为她给予了我生命的水源,我爱着这片荒凉的戈壁,因为这里,埋葬着我的父辈。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
【图片来源:选自网络】
后一篇:【原创散文】邂逅文字染尽忧伤